「理性中立選民」
我出生在軍公教家庭,我的父親是一名警察。據我自己觀察,我爸這輩子從來沒有不投票給國民黨的候選人。因此,很多人問我說你們家是藍的還綠的,我的標準回答幾乎都是:「我爸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投給黃大洲,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投馬英九,2000年總統大選投給連戰,2004年總統大選投給連宋……」
呵呵,跟阿扁有關的所有重要選舉,我們家幾乎都投給了國民黨,很藍吧。
回顧我爸的投票傾向,現在的我是這樣理解的:我爸是客家人,我媽是閩南人,從小我就可以感受到我爸因為不大會講台語,陪我媽回娘家時,那種「不會講台語」的窘境。對於客家人而言,這種窘境卻因為中國國民黨實行的「國語」政策而「紓解」,因為不論閩南人或客家人的母語都被打壓,被迫全面學習外來政權的國語——「北京話」,客語族群在語言使用上終於可以和閩南族群平起平坐,所以才義無反顧地支持中國國民黨吧。
因為我爸的政治傾向是非常忠誠且單一,所以在我家,其實是不大談論政治的,至少在我參選之前都是這樣。高中時我念的是自然組,大學一開始念的是交大電控系,跟政治是完全擦不上邊的。即使後來重考轉系進了台大法律系,我對於政治仍然沒有涉獵,連看報紙也只看體育版。
2006年以前,對於台灣歷史與民主化歷程,我是一片空白,包括228事件,我一無所知。在還沒有認識到台灣「苦悶的歷史」前,我對於民進黨的印象是「暴力」、「沒水準」,對於阿扁的印象是撕裂族群、鎖國、不會治國,受到當時媒體的影響,我也曾經到紅衫軍抗議遊行的現場。
過去我崇拜的政治人物是孫運璿、李國鼎。我還記得小時候我看的第一本非注音的書籍就是天下出版的《孫運璿傳》,對於書中的內容如數家珍。一言以蔽之,當時的我是個典型會主張「統獨只是假議題,或藍綠一樣爛,票投國民黨」的「理性中立選民」。
差強人意的總統連任
影響我關心政治的契機,是在大學畢業那年(2006年),因為當時很紅的線上書籤網站FunP。我就在當時接觸了台派部落客的文章,例如獨孤木、酥餅等。這些部落客的文章,對之前從未認真看待台灣政治的我而言,起了極大啟蒙的作用。
我開始了解過去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的威權統治,粗略地認識228事件,進而在國家認同上開始確定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
2006台北市長選舉,謝長廷與郝龍斌的對決,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認真地觀察選舉,從那時候開始我幾乎每天閱讀自由時報,並且仔細了解高雄過去與現在的顯著改變,還有馬英九的8年市政,認為謝長廷當選市長能夠讓台北市重回阿扁市長時期的活力。後來2008年總統大選,雖然當時全台灣瀰漫著馬英九王者歸來的氣氛,我仍然深信謝長廷能夠帶領民進黨逆轉勝,可惜事與願違。
2008年馬英九當選後,我為了抗議陳雲林來台,在行政院靜坐後被警察舉牌強行驅離,並在自由廣場打地舖睡了一晚。我雖然關心台灣政治,但對於是否要積極參與政治活動或事務,一直停留在「坐而言」的階段,離「起而行」還有一大段距離。在社運場合裡,我是獨來獨往的個體戶,從來沒有想在社運裡成為領導者或幹部,甚至連去幫忙打雜都沒有。
2008年到2012年間,我最多是個關心政治的學生,對於從政之路頂多只是嘴上說說,從來沒有付諸行動。
2012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再度當選,對我下定決心從事政治工作,起了極大關鍵的作用。姑且不論馬政府當時所主打的ECFA 成效為何,由於馬總統的經濟政見跳票、以及莫拉克風災後救災的差勁表現,都讓我深信民主的台灣,會在2012年再次政黨輪替。沒想到選舉的結果,竟如此差強人意。
突破世代隔閡
經過2012年總統大選,讓我體會到其實台灣政治的藍綠對決,並不只是中國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對決,而是台灣人面對中國強烈併吞意圖下,選擇何種出路的問題。而我就在這個認知之下,思考如何能夠盡自己一己之力來幫助台灣。
但,我自認對於台灣各層面的認識,非常不足。為了加強自己對台灣的認識,我開始進行廣泛的閱讀,尤其是台灣歷史與民主化過程。透過閱讀,我了解了台灣這塊土地四百年以來,從來沒有脫離過外來政權統治的陰影。這種歷史悲劇的無奈,更驅使著自己未來從政的意念。
2014年太陽花學運爆發,這時候我已經是執業律師,不再是學生。但我幾乎每天下班後都會到立院周邊「散步」,維持「人氣」。我每天在臉書上轉貼新聞,希望讓我周遭的朋友關心學運的消息,讓更多人知道年輕世代對於馬英九傾中立場所表達的疑慮。
我也開始重新思考,除了透過「佔領立法院」這種激烈的手段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改變台灣。最後,我選擇以「選舉」的方向,進入「體制內」進行改革。這樣的選擇主要是考量幾個因素。
首先是我自認為對於台灣社會極不熟悉,平常所接觸者,大多是所謂「同溫層」,這對於政治判斷上會有盲點。再者,台灣的基層政治長期沒有新血加入,使得世代間的隔閡越來越嚴重,這種隔閡若在政治上不斷上演,對於社會的和諧,是種阻礙。因此學運落幕後,我毫不猶豫地不顧家人及女友的反對,毅然投入里長的選舉。
真相的追求
其實現在回顧和過去做比較,政治上的我變化當然是非常大。但這主要還是在於有無認識台灣歷史,尤其是1945年以來的歷史有關。
我覺得我的認知變化中,最強烈的對比在於扁案的理解。我從來沒有投票給阿扁過,但從一開始的國務機要費案對照馬英九的特別費案,到扁卸任後種種程序上的不正義,包括換法官、檢察官教唆偽證等,到後來判決書內各種邏輯混亂、羅織共同犯罪的自由心證,讓扁案已經失去了原貌。
其實,國外並不是沒有審判前任元首的先例,但如果是一個公正的審判,不僅能夠對於國內政治的一些不合理的現狀做出檢討改進,更能夠提升人民對司法的信賴,例如國內的政治獻金法是否符合目前需求,或者是對於總統的職權進行更具體的討論,可惜以上皆付之闕如。
這樣強烈的改變,讓我被朋友謔稱從紅衫軍變成扁迷。事實上不是成為粉絲的問題,而是對於公平正義,有了更具體的想法與實踐。
再者,由於我從高中後就沒有再好好念過歷史,我又是末代聯考最後兩屆,嚴格講起來中學時期,我只有接觸過中國歷史,台灣歷史根本沒聽過。上天給我開了一個大玩笑,在我記憶力最好的國中、高中時期念的中國歷史到現在都還依稀記得,包括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的年份我可以輕鬆地說出來,但自己土地的歷史卻到了快30歲才慢慢了解,而且必須常常溫習才不會忘記。
像是228事件,那些消失的台籍菁英,我常常要在睡覺前默默在心中悼念,否則過陣子就會記不得全名。這真的是身為台灣人的悲哀。
我常常跟我周遭的人講,為何會改變?我都說只要去看228的慘狀,那段歷史只要看一頁就夠了。閱讀後,就會了解中國國民黨外來政權的本質,提起228事件不再是撕裂族群,而是真相的追求。
回顧過去與現在,現在的我與過去最大的不同,即在於認知事實、釐清真相的企求。我開始理解「真理,建築在真相大白」之上。
作者簡介│詹晉鑒
原為律師,2008年民進黨「民主小草計劃」里長候選人,在台北市「最藍的選區」、藍綠比例接近7比3的文山區萬興里參選里長,隨後當選。為青年參選里長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引用網址如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