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玲
我們說話的方式不僅影響到別人對我們的觀感,還可能塑造我們的行為。根據史丹佛大學教授羅斯(Bernard Roth)的新書《成就的習慣》(The Achievement Habit),有時只要微微調整一下講話的用語,就會帶來具體的改變,讓我們更有能力朝人生的目標前進。
其中最容易做到的有兩點,建議您從今天開始就試試看:
1、把「但是」換成「而且」
也許你想說:「我想去看電影,但是我還有事要做。」羅斯建議你改為:「我想看電影,而且我還有事要做。」
他表示:「當你用『但是』,就等於為自己找出一種並不真的存在的衝突(有時是藉口)。」也就是說,其實你就算去看電影,也還是可以把事情做完,你只是需要找個解決方法。
當你說出「而且」時,你的頭腦就會思考如何去處理這句子提到的兩件事。也許你可以去看短一點的電影,也許你可以把工作的某部分交給別人。
2、把「必須」換成「想要」
羅斯建議大家做做練習,下次你在心裡說:「我必須…」的時候,把它換成「我想要…」。
這個練習很有效,可以讓我們了解到,我們這輩子所做的事情,即使是不愉快的,其實都是自己的選擇。
羅斯舉了一個學生做例子。這個學生很討厭數學,但是數學課又是必修,於是他說他「必須」修數學。但是做了這個練習之後有一天,他忽然了解到,其實是他「想要」修數學課,因為修完必修課帶來的好處,絕對值得他忍受坐在討厭的課堂上的感覺。
羅斯在60年代是矽谷的機械工程師,當時有許多同業都在惠普等大企業工作,夢想著有朝一日自己創業。他觀察到,大部分人都是嘴巴說說,啥事也沒成,後來羅斯到史丹佛大學教書,就開了一門課,修課學生必須實現一個跟自己生命有關的計畫,例如寫出一本烹飪書、做出一個機器人、跑馬拉松……。選修這門課唯一的條件是,這個計畫必須非常貼近個人的生命。
這門課他一教就是四十年,現在羅斯把他的經驗和學生的故事透過新書跟大家分享,他希望能夠激勵讀者用更坦誠、更開放的心去看待自己的人生,同時他也教讀者如何運用設計上常用來解決難題的通則,即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來掌控人生:「當你運用這個策略,你就會開始挑戰自己慣有的思考模式,看到事情真正的本質,最後你會體會到:問題不見得不能解決,你擁有的掌控權比你原先以為的多得多。」
引用網址如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