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法新社:「肖想統一」馬習會曝露中國10年併台陰謀

許銘洲/編譯 2015-11-10 00:18


《法新社》(AFP) 11月8日,一篇專文名為「歷史性的馬習會,側重修辭(空言)避談分裂現實」(Historic Ma-Xi summit heavy on rhetoric but schism remains),該報導內容指出,民主是台灣的強烈自我認同感源頭,然而馬習會只側重馬習2人世界觀所謂的「快速增長友誼」,避談民主與專制之間,難以跨越的決裂鴻溝。
隨著馬習會,以超過1分鐘的歷史性握手畫面,揭開序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藉此機會,重述其「終極統一」雄心,並將中台歸屬為一家人;台灣的馬英九總統,則強調其7年多來努力打造的兩岸政治資產,為台海帶來穩定與和平。中國多數網路評論,對於習近平的表現讚譽有加;並大膽預言未來10年內,中國可能統一台灣。
《法新社》引述,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朱松齡(音譯,Zhu Songling)的看法指出,「機會決定一項歷史轉捩點的來臨」,他並以兩德統一為例,當初許多學者、政治人物,對於東西德是否可能統一感到悲觀;然而歷史機遇一旦降臨,統一就能水道渠成。他並強調2岸應基於互相尊重,展開對話,擱置爭議。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所長李飛(Li Fei),則直言指出,對中國而言,想要阻遏台灣獨立,有賴於軟(和平統一)硬(武力)兼施。
對於習近平的終極統一雄心,香港浸信大學政治系教授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解讀指出,北京渴盼「增加」中台互相依存關係,而不是 「減降」,而且溝通管道越多越好。
強國人出手台灣配合演出
《法新社》報導指出,這次馬習會的雙方交手,馬先生指出,自己曾向習近平,表達對於福建飛彈對準台灣,以及對於中國把台灣國際地位邊緣化問題,表達關切;不過習近平的反映相當冷淡,幾近無感(譯註:因雙方結束大會致辭之後,即進入閉門會議,無從查證馬先生是否向習近平提出這類建言<或抗議?>;然而,許多台灣人認為馬先生這次會談,出賣台灣)。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研究所助理教授陳至潔(Titus Chen),對於中方的反應提出批判觀點指出,習近平可以承諾給予台灣應有的「國際空間」,然而他並沒有做出任何承諾。
習近平對台灣的「兄弟、一家人」稱呼,只會更加激起台灣人對統一的恐懼感;陳至潔並強調,習近平諸如此類的老套陳述與對話方式,在台灣已經完全沒有市場;而且中台之間政治價值的歧異,是彼此對話的最大阻礙。
《法新社》報導指出,中國與台灣,專制、民主的本質性歷史發展差異,導致雙方在政治文化思維,出現難以弭平鴻溝。英國諾丁漢大學(Nottingham Unoversity)中國政策研究所研究員寇謐將(J. Michael Cole)指出,台灣人願意跟中國發展進一步關係,如果中國能夠尊重台灣主權,以及民主自由傳統;然而,中國誓言對台,實現終極統一,卻避開民主、自由問題,這根本完全行不通。寇謐將強調,民主理念在台灣越來越強大;台灣的民主價值將會是「抵禦中國奪取台灣的防火牆」。



網址如下:
http://www.peoplenews.tw/news/73be2f6a-a0e1-4bd6-903d-7d758acbc86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