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敏勇,詩人 | |
2015-10-21 | |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戰敗,在台日本人被遣返。許多原來為墾拓自己家園的日本移民村日本人,也不能免於這種歷史的命運。特別是在花蓮、台東,一些日本移民村成為在地人們的農地家園。 回到日本的日本人,許多出生於台灣,後來被稱為「灣生」。這些灣生有在台灣成長的記憶,記憶中的玩伴是台灣人。二戰結束時的青年,現在已是老人。眷戀台灣的心情牽繫著南島的台灣和北國的日本。《灣生回家》是一部記錄這種牽繫的電影,相信有許多台灣的觀眾在觀看中不斷流淚、拭淚,為那段歷史、為那些人們。 二戰後,藉由代表盟軍接管,進而據佔台灣的中國移入者,大多是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流亡來台。以黨政軍文教為主的戰後移入者,也有在台出生的兒女,取名「台生」。與「灣生」不一樣的是:台生是個別的名字,而不像灣生是廣泛的稱呼。 如果台生在歷史演變中回到中國,如果也拍攝一部紀錄片,台生和灣生的記憶情境有什麼相同和相異?事實是,戰後移入者的台生,仍然在台灣,已繁衍子孫,並無日本殖民治台五十年,因戰敗而中斷的人生。 如果有,譬如一樣五十年,也就是一九九五年。那時李登輝是中國國民黨主席,也是中華民國總統,但許多殖民性黨國意識論在台灣主觀上的中國人(客觀上,其實已是台灣人),對台灣有不如歸去之嘆,但大多奔向美國、加拿大。如果自願歸去,投奔的是異於中華民國的中國,台生後來會像灣生一樣,對台灣這個土地流下戀戀不捨的眼淚嗎?更別說因為政局的演變,而必在變動國家做選擇,不得不從台灣離開了。 歷史不知道會不會複製類似的殖民者從殖民地回返母國母地的故事。灣生在電影中說,日本在台灣殖民,有好有壞的紀錄,也說日本對外侵略戰爭是不對的。台生對國民黨中國在台殖民的體認又是什麼?黨國體制又如何? 近現代台灣被日本和被國民黨中國統治的歷史,台灣人點滴在心頭。灣生和台生,在日本和中國被視為在異地出生的他者。這些他者,其實在現實上是在地的我群的一份子。政治常常扭曲人性,為權力謀。觀照政治之外的人性,更能鑑照人生。 (作者李敏勇,詩人) Source: 自由時報/鏗鏘集 |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灣生與台生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