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林飛帆:光環加身是缺失 願藉此創造改變


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民主鬥陣、黑色島國青年陣線以及島國前進代表林飛帆(右二)、陳為廷(右一)等人,5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抗議國家濫訴以及侵害醫療個資。(記者廖振輝攝)

2014-06-05  16:09
〔本報訊〕島國前進代表林飛帆今天下午在臉書發表聲明,重申外界將學運焦點放在少數人身上,對其他參與者來說是種不公,但如果明星光環加身是種責任、社會的期待,願意藉由這些關注,再創造一些改變。
林飛帆除了重申希望政府不要拿病歷追殺學生外,並表示名單中許多都是參與佔領行政院的行動者。他坦言當時實在太天真,曾認為佔領國會和佔領政院的事情,可以被切開來看,也因為太天真,才讓他們沒有第一時間站在政院遭鎮壓者身旁,因此深感抱歉。
林飛帆指出,社會普遍認為政院行動是個不理智的事件,並區隔佔領國會、佔領政院成鷹派與鴿派,他直言,佔領國會行動剛開始時也是經歷過激烈衝撞而成功的,因此兩者並無太大差異。
他表示,「這整場運動,有很多的缺失,無論是318、還是324,但絕非某一群人必須扛起所有責任,事實上,我們都得共同承擔。」,他也向所有參與運動的成員道歉,認為外界不該只聚焦在少數人身上,「如果明星光環加身,是一種責任、社會的期待,或許我們有辦法一起運用這些關注,再創造一些改變。」
林飛帆文章全文:
今天上午民主陣線、民主鬥陣、黑島青、島國前進針對警方至今約談三月到四月佔領立院及政院參與者超過四百名。這種司法追訴超乎想像,也應該是台灣民主化後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司法濫訴追殺。今天記者會上,我大概提幾個點,而我認為這確確實實是重點,也希望讓所有朋友理解:
一、這波檢警追訴名單中,有不少人是因為3/23.24參與佔領行政院行動時,被後送就醫,或者陪同就醫的人。北市刑大行文給台北六家醫院,要求提供3/23.24凌晨就診名單,雖然衛福部宣稱醫院沒有提供名單(這點我很懷疑),而消防局也證實他們確實有提供相關救護名單給警方。但無論如何,我認為這些就診資料沒有任何道理提供給警方。根據個資法,這些就診資料都應該屬於個人資料,不應該公開或轉傳第三方,只要轉傳,就是洩漏、侵害個資。
而警方認為,調查犯罪案件,本來就需要調查證據。但我必須說,警方若要追究犯罪事實,也不該是從就診資料中搜索調查、約談傷者。要調查犯罪事證,照理應該透過警方自己的蒐證影帶記錄調查。就這點而言,已經有蒐證影帶可供指認的情況底下,為何還需要大規模像院方、消防局索取抗爭者的就醫資料,我認為理由無他,就是再次恫嚇那些在身體上已遭受國家暴力傷害的參與者,讓他們心理上添增壓力,對參與抗爭感到怯步害怕!這,就是白色恐怖手法最具體的再現!
二、這波名單中,許多都是參與佔領行政院的行動者。我必須說,在運動過程中,我們一開始確實很天真的認為,佔領國會和佔領政院的事情,可以被切開來看。在討論過程中,我們甚至認為就是兩群不同的人所選擇的不同方式。但我們都太天真了。這樣的天真,讓我們在政院同學遭鎮壓的第一時間,我們沒有站在他們旁邊,跟他們一起擔負責任,是我們對不起這些政院行動勇敢的參與者。
而事件之後,社會普遍認為政院行動是個不理智的事件,甚至再再強調佔領國會、佔領政院兩者性質的不同,強化媒體操作的所謂鷹派、鴿派的差異,把政院參與者抹黑成不理智的暴民。但是,多數人可能都忘記佔領國會行動的第一時間,也是經歷過激烈衝撞而成功的,而這兩者行動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對我而言,仍然是非暴力抗爭下佔領行動的一種!當然,這段時間以來,我們曾經因為各種內部的紛爭,很不願意公開再談論此事,甚或多做解釋、說明,但也因此,讓這些參與政院事件的同學,蒙受污名。在所有光環焦點據於我們少數個人身上的同時,他們卻一度被認為是一群不得在踏入運動的夥伴!我想,這整場運動,有很多的缺失,無論是三一八、還是三二四,但絕非某一群人必須扛起所有責任,事實上,我們都得共同承擔。
三、政院事件,我們真的得認真地看待他們對這整場運動的貢獻,當然或許現在仍然不適合由我們自己妄下對這場運動成果、貢獻的評斷,但我想大家必須回顧,在323馬英九再次拒絕回應人民訴求,甚至再度抨擊運動的當下,我們能有怎樣更好的選擇?如果我們能夠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或許對於政院事件,大家就能重新理解,也不會再單純地以佔領國會是和平理性、佔領政院是暴衝盲動的方式去理解。政院事件,正是這個運動的重要轉捩點。而我們參與在這場運動中的諸多夥伴,在第一時間未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甚至逃避面對,是我們(應該說是我自己)最需要反省的地方。我們都欠這場行動以及這場行動諸多勇敢的參與者一個公道。所以,此時此刻,若我們仍然放任馬政府透過司法再行對這些同學們的追訴,那這個二度傷害,我們無疑也是幫凶。
說了這麼多,我想跟所有參與在318乃至於323政院事件的所有夥伴說聲感謝,也說聲抱歉,這場運動是所有人所撐起,而這個焦點至今聚焦於我們少數人,都是對這場運動參與者的不公。如果明星光環加身,是一種責任、社會的期待,或許我們有辦法一起運用這些關注,再創造一些改變。

相關新聞

出處:自由時報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024443?fb_action_ids=407863736018517&fb_action_types=og.comments&fb_source=other_multiline&action_object_map=%5B670901609661700%5D&action_type_map=%5B%22og.comments%22%5D&action_ref_map=%5B%5D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