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

烏克蘭事件對台灣的啟示

2014-03-06
三月一日,俄羅斯國會正式通過授權總統普廷出兵烏克蘭所屬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世界秩序已經發生了新的改變,始終不願意捲入歐洲爭端的美國,不得不被迫介入,歐巴馬總統主持國安會議,必須推出有效嚇阻的制裁措施,國務卿凱瑞抵達烏國首都基輔,坐鎮穩定局勢;然而,已經把球拋出的普廷,卻好整以暇等待對手出面「和平調停」。面對國際風雲詭譎再起,台灣又應該如何看待?
普廷的老神在在,得以在親俄的亞努科維奇前總統出逃後重新「扳回一城」,有關俄國的地緣政治優勢,包括克里米亞半島的戰略位置、種族、乃至掌握天然氣輸出、美國與歐盟利益不同導致步調不一、美俄貿易規模有限等等,來自國際各方的分析,多日來已經相當豐沛。然而,從普廷親自召開記者會的「抗辯」內容中,特別值得突出討論的,就是:俄國無意併吞克里米亞,但克里米亞人有權利自己做決定。
普廷援引西方民主自決的遊戲規則,來提高道德上的正當性,支撐他的現實基礎非常厚實,親俄的克里米亞總理阿克瑟諾夫已經將原定在五月舉行的克里米亞公投,提前至三月三十日舉行,以克里米亞占近六成的俄語系住民結構,可以輕易通過擴大自治共和國權力的提案;普廷希望將黑海艦隊駐紮克里米亞的年限,由二○一七年延長到二○四二年,根本是小菜一碟。只要控制住黑海、進出地中海的通道,普廷並沒有進攻烏克蘭的迫切必要。
當歐巴馬政府正在大傷腦筋之際,從台灣的角度,至少必須注意三件事。首先,基於穩定歐盟、北約組織(NATO)等同盟的信心,並且遏止普廷重建「小型蘇聯」的野心,美國是否會進行「重返歐洲」的思考與準備,或至少暫停在歐洲減少駐軍規模的行動?這個問題已經浮上檯面。新的戰略變化,會對美國既定的「重返亞洲」政策產生多少牽動與影響?這與台灣切身相關。
其次,普廷這次對克里米亞的快速出手,在三月一日之前,已有三波的醞釀,包括俄境內的軍事演習,克里米亞境內親俄派占領政府、議會、機場,直到俄軍正式進入克里米亞,然歐巴馬政府卻完全沒有反應,貽誤預防的先機;同時,俄國此番係以「護僑」名義派兵,儘管歐巴馬抨擊:俄國破壞烏克蘭主權和國土完整性,違反國際法,然現今,只能在俄國造成的既成事實上,進行事倍功半的善後性危機處置。此一軍事行動的案例,會不會成為「中國仿效」的教材?台灣有沒有充分應對的準備?
第三,最是關鍵,也就是克里米亞「裡應外合」,讓普廷輕易達到「兵不血刃」的最高境界。克里米亞總理已經證實,克里米亞政府已與黑海艦隊合作,共同保護重要設施,雙方已經成立聯合小組,維護半島的社會秩序。稍早,克里米亞政府與議會雙雙歡迎俄軍到來,甚至,烏克蘭海軍總司令比瑞索夫斯基才被臨時總統任命,就宣布倒戈;烏克蘭三個防空導彈團,也改幟支持克里米亞政府。如此潰不成軍的發展,國人在看得目瞪口呆之餘,有沒有得到什麼啟發?
重返歐洲?中國仿效?裡應外合?這分屬三個層次的台灣視角,我們國家有沒有人在進行思考?社會大眾的集體警覺是否已經構成,從而成為鞭策的力量?顯然是關心國際重大事件的基本功課,沒有選擇,我們必須認真作答。
但是,對於高呼「中國夢」的習近平,也需要理解:普廷也有「帝國夢」。世界多極體系的內涵不斷在填充,彼此的關係也愈趨微妙且複雜,具有長期歷史情仇交錯的中俄之間,尤其如此。面對北方這頭橫跨歐亞大陸的北極熊開始嘶吼,中國是沒有見獵心喜的條件的。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社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