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戒嚴體制的辯護人 竟成為民主改革的受益者

2013-12-02
馬英九總統就職五年多,執政徹底失敗已無庸爭辯,他的許多言行,更令人費解,一般人為之都不適宜,遑論擔綱國家大政方針的元首,卻經常脫序失控、言不及義,甚至偏執頑固、自我感覺良好,從不自省,實在令人為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捏一把冷汗。
馬先生上任以來風波不斷,最近發生的幾個事件,例如檢察總長黃世銘的違法監聽案、文化部長龍應台的輪流失火論、中國自劃東海防空識別區等,他的做法與因應顯然背離主流民意、國家主權、普世價值,以及個人之誠信,顯然站在民主與人權的對立面,但馬先生卻笑罵由人,罔顧民眾的反感。何以一位萬人迷的政治明星,今日竟淪為人人唾棄的政客?若由其心理層面分析,應該可以得到如下的答案︰一、威權的意識形態;二、知識的傲慢;三、族群的優越感;四、欠缺寬厚的人文修養與人道關懷;五、對抽象理念狂熱,對活生生的個體及其苦難卻漠不關心;六、執行力不佳。
我們都了解,馬先生固然口口聲聲依法行政,但潛藏於內心深處的是威權思想,他口中的民主自由,只是為了塑造個人形象、爭取選票之用,並非真正的價值信仰。事實上,馬先生自美國學成歸來,受蔣經國的重用,由於接受美國民主的洗禮,照理應具有開放改革思維;然而,檢視台灣由威權轉型為民主的進程中,包括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等重大改革,馬先生全部站在反對的立場。諷刺的是,他是戒嚴體制的辯護人,卻成為民主改革的受益者。由於濃厚的威權思想,乃有黃世銘以監聽手段破壞民主,其竟未制止,反而見獵心喜,做為發動政爭的武器。當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因竊聽案下台,對充滿威權思想的馬先生而言,並不具有啟示作用,他甚至打著「大是大非」旗幟,企圖將醜陋的政爭、違憲亂政行為正當化。而當立法院都已作成要求黃世銘下台的決議,馬以一共犯之身,不思懺悔道歉,仍全力挺黃,若非滿腦子威權思想,何以致之?
馬先生除了威權思想,更兼具知識的傲慢與族群優越感,因此從台北市長起,即大量提拔同質性高的局處首長。這些人普遍具有高學歷,卻生活在象牙塔裡面,與實際的世界脫鉤,把政務的推動當成實驗室的實驗,照著書本上的理論施為,但大多無法解決現實世界問題,卻仍執迷不悟,導致市政大倒退。馬先生的無能早在兩任台北市長時已充分暴露,但高明的政治化妝術與行銷手法,依然矇蔽多數選民的眼睛,終於讓他位至一國之尊。但他的無能依舊、用人模式依舊、傲慢自大依舊,於是紕漏百出;而龍應台脫口而出的「輪流失火」論,正好為馬政府的執政百態寫下最貼切的註解。
然而,馬先生最嚴重的問題卻在於,威權意識形態與族群優越感匯聚而成的大中國意識。所以,要了解他真正的認同,絕不能光聽選舉時「燒成灰也是台灣人」的文宣話術,須由「去獨漸統」的家訓著手,探求「終極統一」的真相。不過,他的大中國認同具有階段性的不同意涵,在未掌握權力時,是兩蔣的中華民國;就任總統後,就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但無論是哪一個中國,就是沒有台灣主體性的存在。因此,即使不能公開宣示,但他對中國的種種做法,無論政治、外交或經濟,皆自我矮化為香港般的特區。所以他會在台北市長任內就釣魚台問題批判陳前總統軟弱,高呼為漁權不惜一戰,但自己當總統,對中國自劃東海防空識別區,卻主動撇清與主權無關,不敢稍惹中國不悅。
馬先生的諸多優越感,建構起一個阿Q式的精神堡壘,外界的批判、嗆聲,與深深的民怨對他皆無可奈何。他執著於抽象的理念,為那些虛無飄渺的大中國迷思熱血沸騰,但對本國民眾的實際苦難,如天災與經濟倒退卻漠不關心。
了解馬先生的心理素質,民眾顯然要有最壞的打算,那就是在馬先生卸任之前,台灣處境的改善已經沒有指望了。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報/社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