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不要淪為中國「踏繪」儀式下的犧牲品

2013-12-31
愛爾蘭作家強納森‧史威夫特(Jonathan Swift)非常暢銷的作品《格列佛遊記》,是許多人在學習過程中共同的讀物,書中藉由生動隱喻的筆法,諷刺作者所處的英國時政,以及愛爾蘭受到的壓迫,歷經時間考驗仍能膾炙人口。《格列佛遊記》描述到東方世界,其中特別提及令其印象深刻的日本江戶幕府時代「踏繪」儀式;這個獨特的過濾異見方法,在今天的台灣重新溫習,其實很可以提供國人一個嚴肅的視角,共同來思考台灣與中國的關係。
「踏繪」就是用腳踏過十字架、耶穌像、聖母像。這段歷史的源起,出於一六一二年德川家康對基督教下達了禁令。德川家康原本積極拉攏荷蘭人從東南亞移轉到日本貿易,後來為了防止基督教隨傳教士與「南蠻人」、「紅毛人」傳播而來,幕府在一六二九年頒布了「踏繪」的命令。要求凡欲入境日本的外國人,都要從前述的基督教信物上踩將過去,有所遲疑者便過不了關。通過這個儀式過程,等於要人在宗教身分與貿易牟利之間做選擇,以藉此交心表態、宣示順服。但箇中的厲害,比中國爬過胯下之辱的韓信模式更強大;後者是個人尊嚴,前者涉及更高精神層次的信仰,對教徒而言,等於是價值的自我踐踏與摧毀。
把這套「踏繪」儀式,放在當前台灣與中國的政經雙重關係之間,實有異曲同工之妙。針對自二○○八年以來亟欲登陸中國的馬政府,中國不就是把「中華民國」四個字放在海空直航的通商口岸,要國民黨人魚貫排隊踩踏過去。前四年,共青團出身的胡錦濤,還允許國民黨用「九二共識」這塊布覆蓋在臉上遮羞;歷經文革闖蕩的習近平上台後,可就不再客氣,已經醞釀氣氛要求馬英九,若要握手,過去國民黨只在祖宗牌位拓上泥鞋印顯然不夠,未來必須抬著「一中框架」砸碎「中華民國」,才稱得上是真心決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且,好整以暇地等著這位「中華民國總統」是否自行了斷。
自認是「知台派」的習近平,亦深知毛左拉一幫打一派的道理,現在於北京首都機場還鋪上了第二塊牌位,專供民進黨人前來踐踏,那就是「台獨黨綱」。胡錦濤末年,民進黨選舉大敗後,業已有人款著「憲法共識」上京討賞;後來民進黨在華山拉開場子論劍,折衷出「憲政共識」,傳出對岸眉都懶得抬一下。於是,有關該黨立院總召以「開路者」宣稱,提出「凍結台獨黨綱」,以示民進黨「具有處理兩岸問題的能力」。不少人認為,這不是擦槍走火、臨時起意之作,至少證實來自中國的「踏繪」召令,已經在台灣最大反對黨內部產生迴向,剩下的觀察點只是其擴散的範圍是大或小而已。
回到問題的本身,「中華民國」也好,「台獨黨綱」也罷,其實都是假議題,真正的問題核心是:台灣如果要與中國互動,就必須把一切信仰、價值全放在地上,北京要看著你自己輾壓而過;由於其所建構的是絕對主從地位的權力關係,因此只要主子喜歡,什麼東西都可以要求擺出來、做為入境叩關的交易標的,例如主權自由、民主、人權與生活方式。
中國的動機業已釐清,接下來該探究的是:台灣不分顏色的權貴政商們到底在做什麼?有論者認為,這是一群權、利欲求者,共同把北京視作是台北的上位概念,希冀以「出口轉內銷」的操作模式,回過頭來鞏固其於國內的政治地位或經濟利益;九趴總統希望建立歷史定位,在野黨希望重返執政,全都走上了相同的邏輯。換言之,他們正不知不覺地一同協助中國成為台灣的「宗主國」。
情勢演變到底是不是如此?國民黨與民進黨都必須鄭重回答,很難有模糊的空間;而全體國民在正視這個現象後,也必須思考:各自寵溺政客的結果,等於自我出賣,若無法掙脫綁架,施加更有效的監督力道,如何才能避免淪為中國踏繪儀式下的犧牲品?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