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 - 大地新聞報導 |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
2013-10-28 | |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共13段,播放清單網址)
《中國崛起與亞太民主連線的形成》新聞稿
2013.09.07
台灣安保協會今(7)日舉辦「中國崛起與亞太民主連線的形成」國際研討會,由理事長羅福全邀請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立法委員也是前外交部長陳唐山、前駐日代表許世楷、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林文程院長、美國前副總統安全顧問葉望輝、日本前防衛大臣森本敏、日本國際論壇主任研究員小金丸貴志、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地緣經濟與戰略組主任Sanjaya Baru、印度政策研究學會(SPS)特聘研究員C. Uday Bhaskar等十幾位亞太安保領域的專家學者出席發表觀點,與會者包括各國外交使節以及各界人士約200餘人,共同探討中國崛起與亞太民主連線形成的東亞情勢。 台灣安保協會理事長羅福全於開幕致詞時表示,台海和平是亞太區域安全非常重要的環節,維持台海和平並非台灣與中國「一對一的關係」,台灣絕非是一個被孤立的國家。近年來中國與美國在亞太區域逐步提升戰略上的影響力,現在台灣在亞太區域的戰略地位更為重要,兩岸如何維持台海和平、台灣如何積極與中國對話,都是目前非常重要的課題。 羅福全理事長還表示中國經濟成長過程中逐步現代化,將來能否如同台、韓一樣,從一個黨、政、軍結合的專制國家逐步走上民主化國家;或者將以狹隘的中國民族主義為後盾,逐步傾向軍事冒險主義國家?中國今後要走哪一條路還沒決定,這使得亞太區域逐步邁向一個不穩定的時代 (age of uncertainty)。為此,美日同盟與亞洲民主國家的連線將提升足以制衡的軍事力量,使它成為一道具有阻嚇力量的防波堤,期能抑止因為中國的崛起所引起任何二國之間有關領土或領海的衝突。這並非與中國敵對,而是希望能促使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在亞洲扮演建設性的角色。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於貴賓致詞時提到他今年六月訪問美國華府與歐巴馬政府亞太事務官員會談,在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與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合辦的場合發表演說,提出的三個R的訴求:責任(Responsibility)、和解(Reconciliation)與再平衡(Re-balance)。他呼籲美國在「重返亞洲」的戰略藍圖中,重新平衡台美關係,讓台灣成為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中的重要拼圖。 他表示,民主進步黨曾經執政過,目前正針對執政時期各項國內外政策虛心進行檢討,作為未來執政的準備。國際社會對民進黨關注日甚,民進黨過去一年多來也用實際行動展現對區域夥伴們的承諾。民進黨會用負責任和具戰略高度的政策,來確保重新執政後的兩岸和平與區域繁榮。 在第一場次「美國再平衡政策與台灣的角色」中,前美國副總統安全顧問葉望輝表示,優先與美國的盟邦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在華府或是美國其他地方找尋新的朋友、靈活因應「維持現狀」,並為美國替選戰對手背書的可能性預作準備,這是目前現階段建議台灣可以去做的事情。與談的前外交部次長高英茂表示,台灣人民必須痛下決心,積極對美國各界推展「公共外交」及「全方位外交」新攻勢,讓他們充分聽到並瞭解台灣人民真正的心聲。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對此表示,如果民進黨能夠執政,必然會強化和民主國家的政、經、軍、文各層面的關係,讓台灣和其他民主國家能夠真正緊密結合在一起。他也希望美國與日本的朋友能夠看清楚,台灣內部誰才是美國、日本真正的好朋友。 在第二場次「日美同盟與亞太安保」中,日本前防衛大臣森本敏指出,對日本而言,安全保障上最大的課題依然是中國或北韓的核武和通常戰力的威脅或是伴隨其使用所產生的威脅,日本政府的安全保障政策是以美日同盟為基礎,重現強力的國家安全保障的目標;而日本國際論壇主任研究員小金丸貴志表示,安倍政策的觀念主軸是「民主主義」、「法治」等價值思想,做為具體安全保障政策的法律表現。所謂在國際社會的「法治」,具體上主要是指習慣國際法和多國間協定,而考慮「以武力改變現狀」,是不尊重國際法的做法。安倍政府親台的態度、日本人民對台灣社會的深厚信賴與好感,是前一代累積的貴重遺產,台灣與中國同時在釣魚台列島引起爭議,使得日本對台灣政府的信賴度下跌,因此希望馬英九總統能夠切實落實「東海和平倡議」中遵循國際法的說法。 在第三場次「中國崛起與印度洋新局勢」中,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地緣經濟與戰略組主任Sanjaya Baru雖未出席但於論文提到印、中關係時表示,為了確保亞洲區域內的和平穩定與經濟繁榮,印度跟中國都有責任和亞洲其他主要勢力攜手合作,特別是雙方必須創造許多以合作為前提進行交往的原則,我們必須嚴肅看待印度洋「新局勢」已經逐漸成形的事實。印度政策研究學會(SPS)特聘研究員C. Uday Bhaskar認為,中國的崛起使得在賽局中的主要強權都可能因中國的一舉一動而對未來長遠發展造成衝擊,印度必須正視中國持續成長的經濟實力,以及其使多數南亞國家深受其影響的結果,並針對這點做出適當的回應。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賴怡忠提到,近三十年來的中國崛起改變亞太與世界局勢,然中國經濟的成長動能已過,取而代之未來將崛起的可能是環印度洋區域。對台灣、日本以及美國等國來說,如何與這個逐漸形成且必然在未來占有關鍵地位的「環印度洋經濟區」發展關係,是處理「後中國崛起」時代的關鍵,是台灣現在要處理的問題。另一位與談的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陳牧民副教授表示,印度與中國之間由於領土糾紛與地緣戰略兩大因素,使得衝突往往多於合作,特別是印度普遍存在「中國威脅論」。台灣不能只將印度洋地區視為拓展商機的新興市場,而是進一步爭取讓印度成為台灣在國際事務上的實質盟友,同時並以台印關係為核心,聯合其他重要的亞太民主國家,建立西太平洋的區域安全網。 在最後的圓桌會議中,學者專家們認為美國的「再平衡」戰略,顯示美國重返亞洲的決心。美國的戰略佈署並非冷戰時代的圍堵戰略(containment strategy),對中國更不是敵對關係而是基於勸阻戰略(dissuasion strategy)。日美共同以提升對中國軍事抑止力量做為後盾,美國支持各方在不受威脅下,採取合作的外交途徑,解決各種領土爭議,反對任何一方採用武力或威嚇的方式,尤其對台海維持和平採取一貫的立場。台灣並非一個被孤立的國家,而是亞太區域擁有民主主義共同價值觀的國家的重要夥伴。國際研討會順利閉幕,從美日印三方觀點探討「中國崛起與亞太民主連線的形成」問題,並由台灣專家學者進行與談評論,成果相當豐碩。 source: 台灣安保協會
羅福全(台灣安保協會理事長、前駐日代表)開幕致詞:
蘇貞昌主席、各位貴賓、先進,大家晚安,大家好,謹代表台灣安保協會歡迎大家來參加2013年年度的國際研討論,大家來共同討論「中國的崛起與亞太民主連線的形成」這個議題。 在2011年的國際研討會上,我們曾經提出如何維護台海和平,並非台灣與中國一對一的關係,台海和平是亞太區域和平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最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西會晤美國歐巴馬總統時候曾經表示,太平洋可以容納兩大國的想法,但是美國重返亞洲的決心不變,近來來中國與美國在亞太區域逐步提升戰略上的影響力,台灣絕不是一個被孤立的國家,兩岸如何維持和平,台灣如何積極與中國對話,現在台灣在亞太地區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2010年7月,在越南河內東協區域論壇上,中國宣稱南海140萬平方米為中國核心利益,如同西藏與台灣,美國國務卿Hillary Clinton對此公開宣示,以和平方式解決南海的爭議是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支持各方在不受威脅下採取合作的外交途徑解決各國的領土爭議,反對任何一方用武力或威脅的方式。 2012年中國宣佈南海的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領域成為「三沙市」並派遣巡邏艇衛護這一區域,一年來,中國跟越南、中國跟菲律賓在這個區域紛爭不斷。2012年6月2日,美國當時的國防部長潘尼塔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飯店舉行的第十一屆亞洲安全會議上宣示美國重返亞洲提出「Rebalance」(軍事力量的再平衡)戰略,準備在2020年,美國海軍艦隊由目前50%增加至60%部署在亞洲,包括六個航母戰鬥群。潘尼塔並於6月5日到印度拜訪印度首相辛格(Manmohan Singh),表達美國在亞洲提升海軍佈署是基於「Rebalance」(軍事力量的再平衡),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美國針對中國海軍強化,希望與包括印度洋的亞太區域同盟友好國家關係緊密化,並向外宣示美軍在這一區域的存在(presence)。潘尼塔稱日本為區域安全的「基石」,強調日本是支持美國非常重要的同盟國。最近日本防衛佈署軍事力量提升進一步擴張配合美國再平衡戰略,美國決心提升同盟國的參與,並提升海軍力量,維護包括印度洋的亞太區域安全。 在這裡我應該強調的是美國的戰略佈署,並非冷戰時代的圍堵戰略(containment strategy),對中國更不是敵對關係,而是基於勸阻戰略(dissuasion strategy),就是希望中國在亞洲扮演建設性角色。什麼是勸阻戰略?象徵性的發展就是日、美同盟在2005年2月由雙方的外交部長、國防部長發表所謂「2 + 2聲明」,表示日、美共同戰略目標有三個重點:第1個就是要求中國在亞洲扮演建設性的角色;第2個關於台灣問題,日、美向中國提出有關台灣海峽問題,敦促中國應該要經由對話以和平方式解決;第3個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提升日、美對中國軍事抑制力量做為後盾。所以2012年美國提出Rebalance戰略,完全是基於提昇對中國抑制力量的具體政策,尤其對台海維護和平採取一貫的立場。 我在去年台灣安保協會的會議上曾經提出一個見解:中國經濟成長逐步現代化,將來是不是能夠像台灣、韓國一樣,從一個黨、政、軍結合的專制體制步上民主化國家?還是將以非常狹隘的中國民族主義為後盾,逐步傾向軍事冒險主義國家,中國要走那一條路?今後中國的動向使亞太區域逐步邁向一個不確定的時代(age of uncertainty)。因為如此,日、美同盟與亞洲民主國家的連線也提升足以制衡的軍事力量,使它成為一道具有阻嚇性的防波堤,期能抑止因為中國崛起所引起的任何兩國之間有關領土、領海的衝突。這並非與中國敵對,而是希望能促使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在亞洲扮演建設性的角色。美國一再宣示重返亞洲是美國的國家利益,在這個大環境中,台海的和平是維持亞太區域均勢(balance of power)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台灣並不是一個被孤立的國家,台灣是亞太區域中擁有民主主義共同價值觀的國家的重要夥伴。
蘇貞昌(民主進步黨主席)致詞:
我很榮幸能夠再度應邀出席今年台灣安保協會舉辦的國際研討會,去年大會的主題是「中國的崛起與亞太區域的安全」,我們共同關注的是伴隨著中國崛起對亞太區 域帶來的挑戰,今年的主題是「中國崛起與亞太民主國家連線形成」是進一步尋求亞太穩定和平機制的建立,我要先對大會的戰略思考與用心的安排表達最高的敬 意,尤其對羅理事長學養豐厚並且對於整個台灣尤其在民進黨執政的時候駐日各方面所做的具大貢獻,民進黨剛在這段期間辦八年執政的研討論,特別大家對那時候 我們羅理事長、還有在坐許大使的駐日方面的努力表示相當大的肯定跟感謝。 一年來,我們見證了亞太政經情勢的重大轉變,也深深影響亞太安全、和平與繁榮的秩序重整,美國歐巴馬總統連任成功,立刻進行了任內第5度的亞洲訪問行程, 包括第1次的造訪緬甸,隨後改組了國安團隊,重申美國對亞洲的再平衡政策不變,日本安倍首相與自民黨接連的贏得了眾院跟參院的選舉,終止了扭曲國會的現 象,致力推動安倍經濟學,重建日本在亞洲的領導地位,美、日兩國元首也重申美日安保的重要性,而南韓的大統領也已經更替,中國也完成領導人的更替,習近 平、李克強的習李體制正式接班,對內面對經濟成長均榮社會體制的險在挑戰,對外則展開了新型大國關係的進行,首次的歐習會也在6月在美國加州舉行,當然我 們更不能忽略印度強化其東望的外交政策與後續中、美、印、日四國關係的發展,在各別區域方面,北韓金正恩政權動輒挑戰東北亞安全的舉動,急需各國透過國際 建置協商合作加以制衡,東海與釣魚台爭端隨著台灣與日本簽訂了漁業協議後暫時獲得緩解,但日、中關係仍然充滿了不確定性,南海主權爭議持續僵持,有賴相關 各造摒棄成見共同建立行為準則維持航行自由,美國積極推動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日本也於7月加入協商成為TPP第12個會員國,未來TPP與東協+6 區域全面性夥伴協議RCEP之間的競爭關係將考驗各國對外貿易政策開放程度的獎勵,上述的種種發展層面擴及外交、軍事、安全、經貿、乃至於各國國內政治跟 社會情況,讓亞太的政經秩序面臨更複雜的重整挑戰,考驗各國領導人的智慧,也促成了一個成熟穩定區域建置的必然性。 今年的2月初正當釣魚台問題引發日、中關係緊張,甚至可能挑戰到美日安保體系之際,貞昌率領民主進步黨代表團訪問東京,除了與執政的自民黨重要領導人會 晤,也會見超過60位跨黨派的日本國會議員,大家共同關切的議題就是釣魚台的爭議,以及台灣逐漸靠向中國可能危及日本能源進出口生命線,我與日本朝野領袖 皆認為,台、日兩國對釣魚台領土主權各有堅持,但維持區域和平與穩定則是台、日最高的共同利益,當務之急就是儘快完成台、日漁業協議的談判與簽署,避免讓 其他的勢力介入以致於惡化東海的情勢,就在我返日回國不久後,台灣的總統馬英九終於做出明確的宣誓,就是兩岸絕不聯手保釣,緊接著在4月台、日也順利簽署 了漁業協議,馬政府從初期的模稜搖擺讓北京有可乘之機,形塑了兩岸聯手保釣抗日的印象,這不僅有損台、日的關係,也會讓美國捲入釣魚台的爭端,民進黨樂見 馬政府清楚的展現立場,民進黨執政時期就已經致力於台、日漁業協議的談判,這些發展都和貞昌向日本朋友傳達的意思一致,訪日的期間我也正式提出建立民主同 盟的主張,有鑑於亞太政經情勢的變幻莫測,我認為要維持此一區域的安定與繁榮,包括美國、日本、韓國、台灣、乃至於南亞印度,這些有共同信仰民主、自由、 人權的國家,應該強化民主同盟的夥伴關係,這也呼應了本屆大會主題訴求的亞太民主連線,這樣的民主同盟絕非冷戰時期東、西陣營對峙的思維,也不是要用來圍 堵哪一個國家,反而是回到相關國家最基本的價值共識,也就是民主,用對話代替對抗、以和平化解衝突、用民主決定未來。 今年6月我訪問美國華府,與歐巴馬政府亞太事務官員會談,也在智庫的Brookings(布魯金斯)跟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合辦場合發表演說,我提出 3個R的訴求,也就是責任(Responsibility)、和解(Roconciliation)、再平衡(Rebalance),我重申民進黨致力於 良好執政能力的準備以及承擔未來重新治理台灣的責任,我提出用和解與對話來促進兩岸關係正常化與區域和平,我呼籲美國在重返亞洲的戰略藍圖中,重新平衡 台、美關係,讓台灣成為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中的重要領土,台灣不應該消極的做一個沈默的旁觀者,而應該扮演積極建設性的區域秩序促進者角色,維持兩岸關係 的和平穩定發展故然符合國際期待,但絕不能以台灣主權、以民主自由為代價,民主是台灣最大的資產,也是連結區域民主同盟國家共同的語言,更是敦促非民主國 家開展政治改革與遵守國際規範的力量,我們敦促北韓能接受國際檢查放棄核武,我們期待崛起的中國能妥善處理內部問題,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尊重台灣人民的 自由意志,面對中國迄今仍未放棄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立場,台灣一方面要努力讓兩岸關係正常化,同時也必須強化自我國防的防衛能力,最近台灣的軍隊發生陸 軍下士洪仲丘遭虐不幸致死案,導致兩任的國防部長在一個禮拜內先後下台,嚴重的打擊了國軍的自信跟士氣,也傷害民眾對國軍的信任,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加 上馬政府上任以來始終無法落實國防預算達GDP 3個百分點的承諾,在在暴露了台灣國防的危機,讓台灣成為亞太區域和平與安全的缺口,做為負責任的在野黨,民進黨早在6月就發表國防藍皮書,以過去執政時 期明確履行國防預算佔GDP 3個百分點的事實,嚴肅的提出軍人有信心、民眾能信賴、友邦能信任的新三信心,做為向美國、日本等國的戰略再保證。 各位貴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民主進步黨曾經執政過,我們也針對執政時期各項國、內外的政策虛心的進行檢討,做為未來執政的準備,過去這段時間我們的努 力獲得多數台灣人民的支持,民進黨的政黨支持度也穩定的超越國民黨,民進黨地方治理能力也廣獲台灣民眾的肯定,我們將以穩健、自信、負責的邁向重新執政之 路,台灣人民對民進黨期待愈深,民進黨就更要致力於良好治理能力的強化,國際社會對民進黨的關注日甚,過去一年多來我們也用實際的行動展現了對區域夥伴們 的承諾,民進黨會用負責任和具戰略高度的政策來確保重新執政後的兩岸和平與區域安全。 最後,再一次的感謝主辦單位的邀請,也預祝大會順利成功,大家健康快樂,謝謝大家。
高英茂(前外交部次長、前駐歐盟代表):
1.台灣問題最後還是台灣2300萬人要負責。 2.亞洲的和平安定與中國崛起有很大的關心,所以亞洲各國很期待美國最新的亞洲政策,台灣也應該去關心,但重要的是美國是否會去實踐其亞洲政策。(paper tiger?) 3.美國人對於民主、人權的願景相當重視,但又考慮自己本身利益,所以是否會忘記自己立國的核心價值,台灣也一樣,靈魂與現實該如何去平衡? 4.美國為了和平穩定似乎很支持馬政府親中的政策,如果民進黨再執政,美國也希望台灣不要搗蛋,對台灣來講是很大的威脅。 5.所以問題不是美國回不回到亞洲,而是美國回不回到她的核心價值。 6.台灣的將來還是得靠台灣美個人的良知與良心去發揮,如果台灣人沒有決心(跟美國一樣),台灣也會完蛋。
許世楷(前駐日代表):
1.介紹發表人&與談人: 森本敏(Satoshi Morimoto)/民主黨執政時期的防衛大臣亦即國防部長,具備文武官之經驗與能力。 小金丸貴志(Takashi Koganemaru)/日本國際論壇主任研究員,原任職於產經新聞,後來放棄職位來臺灣研究法學,台大法學博士畢業。 柯承亨/前國防部副部長,是民進黨執政時期少數之國安軍事人才,為陳水扁總統所倚重。 李明峻/台灣安保協會秘書長,足具才能,是各學術社團、基金會爭聘之人才,曾是日本京都大學相撲選手,曾牽線日本相撲到台灣表演。 2.對二位發表論文,各別就內容提出一點特色: 一、森本敏先生談到,面對中國的威脅,日、美間有若干溫度差,就是說對中國威脅的評估有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日、美對台灣的國家安全(台灣受中國威脅)也有關心的溫度差,美國可能比較遠一點,想放手就放手,對台灣沒有很高的熱心度;相反地,日本因為最近跟中國的種種緊張,所以日本認知到假如台灣被中國合併會受到什麼威脅,所以日本對台灣關心的溫度高於美國,因此台灣如何接近並影響日本提醒美國,這個防線不能沒有台灣。 二、小金丸貴志先生論及,安倍政權使用「法的支配」對抗中國勢力的擴張(中國在1980年以後認為國力可以決定他的勢力範圍)。
小金丸貴志(日本國際論壇主任研究員):
1.關於中國,為了東亞和平安定,希望中國先建立社會規範與正義,辭掉中國共產黨的獨佔,然後才能遵守國際規範,中國如果不能法治化,在國際上還是不能有所保障。 2.關於台灣,希望台灣(馬英九)政府,在外交上要遵循國際法,在國內加強法治觀念,加入民主連線法治國家的聯盟,才能保證東亞的安定。
柯承亨(前國防部副部長):
1.美日同盟、美日安保是建立在法治的基礎上,也是亞太最重要的穩定力量。 2.「美日安保條約」曾就法律面做多項修正,從歷史上來看是不斷向外擴張型的。 3.1951年9月訂立條約,1960年修正美軍可介入日本國內動亂(損害日本主權)。 4.1978年訂定防衛合作指針,美日安保條約由雙邊型轉擴張成日美共同作戰方針。 5.1997年因應19996年台海危機,訂定周邊事態共同防衛方針,引起中國反彈。 6.最重要時間點,2005年2月的「2+2會議」(日美兩國的國防部長及外交部長的安全保障會議)首度發表聲明,日美在亞太及全球有共同戰略目標。 7.日美看現實環境有需要,就從法治面去修改美日安保條約。 8.2013年安倍再度執政,對日美安保體系很積極,對內的話,有鑑於朝鮮半島的核危機、釣魚島中日危機的升級,安倍強調自衛隊戰力的提升、增加防衛預算、加強對西南島嶼的警戒監視、建立兩棲作戰部隊、加強跟美軍的奪島登島訓練。外交上,提供菲律賓與越南巡邏艇、經濟援助、幫助越南訓練潛水挺挺員、委託眾議院議長到北約拜會北約秘書長表示希望進行更密切的合作關係。 9.2013年4月北約秘書長訪日發表共同宣言提到,日本跟北約以後會定期進行安全磋商。日本也首度派遣駐北約代表。 10. 美日安保由雙邊型防衛轉變為亞太及全球安保機制。 11.中國認為台日美只是準軍事同盟的關係,民進黨時期可惜台日在軍事上僅限於對話並沒有實質的合作,因為日本有和平憲法與武器出口的限制,日本表面上除了擔心中國外交上的抗議,可能對台灣保密的方面沒有充分信心,所以日本對於台日安保還相當謹慎,現在馬英九執政,台日安保可能難再有更進一步的突破。 12美國軍事很強,在亞太同盟方面非常積極,但實際在外交方面,對越來越強勢的中國卻表現得相對軟弱,例:中日釣魚台爭議、中菲的黃岩島之爭,對中國的挑釁,雖然有防禦條約,美國卻都表示不介入兩國領土爭議,想以第三者立場想扮演仲裁角色。 13.以美日安保為基礎建立亞太民主連線需面對: 13.1美國的態度不夠積極。 13.2美國在外交上對中國強勢態度的軟弱,使盟國缺乏信心。 13.3亞太各國與中國的關係,在考量自身國家利益與國家安全陷入矛盾。 14.加強目前缺乏有效的亞太地區安保機制對話是未來應努力的目標。
李明峻(台灣安保協會秘書長):
1.森本敏先生說,如果要看未來一年的發展,要回顧過去十年的發展,如果要看未來十五年的樣子,就要回溯過去一百五十年的歷史,對台灣的前途最重要的是未來三年的發展,2016年是否可以取得政權,也可由觀察及回顧台灣三十年的歷史做參考。 2.亞太的民主國家逐漸增加,如印尼、緬甸…,在經濟發展的提升及軍備國防的擴張也是舉世矚目,如中國、日本、東南亞、韓國…,(國防預算)唯一減少的是馬政府。 3.中國不民主法治是亞太安定最大的隱憂。 4.民主連線重點: 4.1強化民主信念(民進黨也須效法安倍晉三加強民主信念) 4.2依循法治規範(遵守國際法) 4.3建立集體安全保障的體制 5.台灣與亞太民主連線的關係: 5.1中國放話要跟美國瓜分太平洋兩邊,台灣必須突出戰略地位是亞太第一島鏈的核心部份。 5.2民主法治的信念是加入亞太民主連線的基本條件,馬政府的民主評比倒退令人擔憂。 5.3台灣要選擇,參與民主連線或是與非民主的中國合流。
發表人回應:
許世楷(前駐日代表): 台灣的前途,主要由台日美中四國的國際關係所決定,希望未來印度也加入,最後關鍵主要還是要由台灣自已來表態。 小金丸貴志(日本國際論壇主任研究員): 我不是要說日本法治比台灣好很多,在日本也有黑道等問題……但確實日本人較遵守交通法規,為什麼?因為日本已經有長時間社會規範的利基,這是歷史的結果,經過很長時間累積的結果,台灣可能在幾十幾百年後也會深化民主法治的利基。
張旭成(前國安會副秘書長):
1.介紹Mr. C. Uday Bhaskar(印度新德里國防研究與分析中心特聘研究員),他是印度海軍準將,退休前在印度國防部智庫工作,跟台灣有很多互動,因為有他,民進黨執政時期印度國安部門與台灣國安部門有很多交流,安保會議歷年來第一次有印度代表正式參加。 2.介紹印度冷戰結束後的內政及外交政策 內政: A.放棄社會主義和計畫經濟 B.國有企業民營化,開放外來投資 C.採取市場經濟政策 外交: A.放棄「不結盟」政策 B.強化印美經濟和軍事合作 C.因應中國崛起的「東望」政策,加強與日本及東南亞的合作 D.與台灣1995年互設代表處,增加互動 3.印度加強與美日合作,主要考量是中國,印度所評估的威脅,對內有聖戰組織攻擊(巴基斯坦所操作),而且中國不只幫助巴基斯坦製造核武及飛彈;並在印度洋周圍國家設立中國港口形成所謂的「珍珠項鍊」包圍整個印度,因此中國成為印度最主要的威脅。 4.印度的東望政策加強與日、韓的投資,也多次表示希望與台灣加強經貿(FTA),但馬政府怕中國反對一直無法答應。 5.印度國造航空母艦剛剛下水(中國航空母艦是跟外國買的),中國用盡各種辦法離間印度與美、日、等亞洲國家的關係。 6.中國在經貿上成為印度最大的伙伴,並在印度國內使用統戰策略,爭取企業、媒體、學術界、政黨等關係影響印度的政治。 7.介紹Dr. Sanjaya Baru(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地緣經濟與戰略組主任)論文,希望中印互相尊重,不要玩零和遊戲。
陳牧民(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
1.10年前研究國際關係的學者不認為印度洋很重要,但後來中國與印度的同時崛起,使印度洋成為未來影響國際政治局勢的關鍵因素,因為很少有同一個地區兩個國家會同時崛起。 2.同時崛起的印度與中國之間由於領土糾紛與地緣戰略兩大因素,使得衝突(及競爭)往往多於合作,特別是印度普遍存在「中國威脅論」;而中國也持續對印度發動「珍珠鏈戰略」(China’s String of Pearls Strategy)。 3.2008年後台灣與中國關係改善,使中國軍力可全力對付印度。 4.印度希望與台灣加強經貿關係,所以台灣對印度的重要性有二層面:一、在本質上改變中印戰略上軍事對峙的狀態;二、印度可以移轉及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台灣與印度都說對方很重要,但什麼都沒做,就像現在的馬政府。 5.2010年溫家寶訪問印度時跟印度簽了備忘錄,當時印度外交部第一次說台灣與西藏都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代表印度外交政策在轉變。台灣要掌握接下來這幾年與印度的關係。
吳釗燮(前駐美代表):
早上說的事情,各位是否清楚。就是昨天發生的事件,國民黨政府竊聽國會領袖這種事,在其它的民主國家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即使有也不可能像馬政府般,在竊聽得逞後,還將竊聽到的資料,逐字逐字的公佈。這是違反民主的,尤其針對政敵更是不被允許的。大家記得尼克森總統嗎?他在選舉時竊聽競選對手,但他了解這是不能公開的事。所以被發現後一開頭就說謊,但到最後說謊不成,終於被迫辭職下台。類似這種事,若發生在民主國家,政府是要下台的,總統也要辭職下台的,這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這是件違反民主政治的事。今天討論的主題:Democratic Frontier (民主的前沿),就是呼籲所有的民主國家要互相合作,倘若台灣連民主最基本的價值,我們都無法掌握,憑什麼與其它的民主國家站在一起,所以這是最基本的原則。 綜觀目前亞洲戰略的變化,尤其是中國軍事的崛起。中國不管對於東海或南海海域或對台灣皆聲稱是他的核心利益,所以不斷的侵略。台灣正位於主要戰略地位,若台灣沒有站穩。我想,其它國家也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面對未來,台灣自己要站起來,台灣要向所有愛好民主的友邦國家、好友。清楚的告訴他們,台灣是一個國家,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台灣人民,希望台灣永遠保持目前獨立的現狀。如果,台灣人民可以向好朋友向民主國家其它的好朋友清楚的說明,我們是要保護自身的利益,我們的利益與你們的利益是一起的。如此,其它國家才能真正了解台灣的利益(價值)在那裡,也才能知道如何與台灣合作。 面對未來有幾點很重要: 1.中國經濟已經開始崛起,但是美國仍然了解這是個大問題,所以要推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但是馬政府要跟中國要推服貿協議,接著是貨品協議,但對TPP只說不做。馬英九說要加入TPP要10年,被別人笑,問他10年後你在那裡,後來又說要8年,但是有準備嗎?並沒有在準備。TPP對台灣而言很重要,我們要加入TPP,加入泛太平洋所有國家的經濟系統裡。不能只光說不練,還要邀請好朋友包括美國、日本等國家,協助台灣加入TPP的協商。 2.要明白的告訴中國,他們所做事情的對與錯,包括中國對民主的迫害是錯的;中國在網路世界所做的也是不對的;也要告知,對台灣所做的包括軍事威脅、外交封鎖都是錯的;對東海與南海都聲稱是他的核心利益,這也是錯的。不只我們要告訴中國,還要告訴友好的日本、印度、美國等…讓他們了解,必須指正中國的錯誤,唯有大家一起協助並阻擋那些錯誤,合作才會有力量。 3.另一個重點,台灣在太平洋的防線上是一個最脆弱的地方,脆弱的原因包括:台灣內部的馬政府對中國的軟弱與依賴;其次是美國政府,因為其它因素對台灣的忽略越來越嚴重,台灣受美國的承諾漸漸的弱化,對台灣及東亞而言都是非常危險的。這方面的強化,台灣要努力加強與日本及其他民主國家的關係;也需要與美國增加安全性的往來。但美國若有所顧忌,則台灣必須注重自行生產武器的方式。若台灣生產武器的能力上有所限制或困難,是否可考慮請求日本的支援就變得很重要。 4.日本對台灣而言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美國對台灣的承諾越來越弱化的時刻。台灣的一般民眾與馬英九的想法迥異,馬英九可能看到日本會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南京等…就會氣到跳起來,但從台灣的民調得知,多數的民眾感覺,對台灣最好的友邦國家是日本,所以台灣人對日本的感覺,一直是很好的朋友。我以前在陸委會服務時,有些從日本來的朋友,我對他們說:「我能夠看著你的眼睛告訴你說:『我很愛日本這個國家。』而我不會感到愧疚,因為這是從我內心發出來的話。」所以,若能讓日本朋友了解,日本與台灣互相之間的重要性,可使兩國的關係更加緊密。 5.回到台灣的問題,未來要如何做,這是明年很重要的題目。今年邀請到美國、日本、印度等重量級的前官員及官員共同來參與研討,我想大家對基本原則應該都有極高的共識。未來若有攜手合作的機會,希望在明年時可以討論更細節的問題,例如在經濟、政治與國防方面的合作。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影片】「中國崛起與亞太民主連線的形成」國際研討會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