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簽服貿協議 學者:將引發另波磁吸效應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馬政府宣稱服貿協議具正面效益,但多位學者昨在「兩岸服貿協議社會論壇」上質疑,兩岸開放不對等,規模龐大的中資企業極易進入台灣市場,再逐出現有企業,以達獨占目的;台灣大型企業則將選擇在中國設點,引發另一波磁吸效應,導致服務業人才及資金外移,恐造成西進過度、掏空台灣,工作機會減少、薪資難漲。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表示,ECFA將台灣與中國逐漸框在「一中市場」,並授權兩岸經合會處理後續事宜,除了服貿協議,貨貿協議年底要簽,要再開放中國二千多項商品及八百多項農產品,對台灣衝擊很大,但外界對兩岸經合會如何運作不知,完全跳脫國會監督,兩岸經合會實質上已架空政府運作。
林向愷批評,服貿協議未考慮國家安全,竟連橋樑與隧道管理都開放,未來中國要對付台灣根本不需要飛彈,且若大量中國人士來台,將如漢人大量移民西藏、新疆一樣,台灣將很難翻身。
政大法律系助理教授林佳和則說,美國國父華盛頓晚年病重,醫生以「放血法」治療,放血六十五%後不治,醫生卻說,放更多血就可救活他。現在台灣似乎在體驗「放血」,繼續開放已經證明有很大疑慮,但政府仍做出可議的決策,從ECFA到服貿協議,都是「經濟上不可思議,政治上可以理解」。
開放有疑慮 台灣在「放血」
台大社科院院長林惠玲總結,服貿協議開放不對等,業者不一定去得成,去了恐怕造成西進過度、掏空台灣;且能否增加就業也有疑慮,中國人士可能藉由各種管道來台,攪亂就業市場;加上中國很多國營企業,透過獨占、獨買,可能讓台灣企業無法生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