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9日 星期二

常吃高油糖鹽食物 學童會變笨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從小飲食均衡營養的孩子,會比較聰明,是有科學根據的。台灣國民營養調查和澳洲研究皆顯示,習慣吃高油糖鹽食物的孩子,不但學校整體表現不佳的風險大增,連智力表現都較低。
中研院與台灣大學的研究人員,民國90年到91年進行「台灣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針對全台各地2222位學童,分析其家庭基本特性、飲食頻率、飲食喜好及在校整體表現量表等資料。
研究中所定義的營養食物有13種(蔬菜、水果、奶類、優格、發酵乳、起司、肉類、魚類、海鮮類、內臟類、蛋類、豆漿及黃豆製品),低營養密度食品有9種(薯條、炸雞等油炸類食品、速食麵、蛋糕西點等高油食品、洋芋片玉米片等高油零食、餅乾、冰淇淋、冰棒、甜食及含糖的飲料)。學童及家長共同回答每星期各項食物的攝取頻率,學校老師則填答學童在校整體表現量表。
結果發現,學童日常攝取高營養密度食物的頻率越高,在校整體表現越好;反觀甜食和油炸類的攝取頻率越高,在校整體表現的分數則較差。
學童的不良飲食因子愈多,在校整體表現不良的相對風險就愈高,而且就算排除性別、年級、地區、父母籍貫和社經地位的影響,擁有3項以上不良飲食因子的學童,其表現不良的風險還是顯著較高,且高達3倍。
其實飲食與學童學習能力的影響,可能早在2歲以前就發生。澳洲阿德萊德大學於去年在「歐洲流行病學雜誌」發表報告,分析7097位兒童在6個月、15個月、2歲時的飲食型態與8歲時魏氏智力測驗的關係,結果發現,如果兒童2歲前有食用母乳,並吃家庭自己製備的料理和豆類、水果等生鮮食物,其智商較高。反觀2歲前吃愈多零食、飲料、醬料等高油糖鹽類食物的兒童,則智商較低。研究者認為,家庭飲食營養品質可能從小影響兒童的腦部發育和智力發展。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副主任陳醒荷強調,家庭和校園對於兒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非常重要。為了把關孩子飲食健康,陳醒荷建議家長和老師謹記四不原則:家中不放,學校不賣不健康食品。不主動提供不健康食物,也不當作獎賞。不在孩子面前吃不健康食物。不禁止,但嚴格節制吃的「頻率」及「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