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面對」不是叩頭


台灣政客最近流行喊「面對中國」,好像中國過去並不存在;也好自己膨風,自誇與中國互動「不卑不亢」,其實他們都是去中國時卑,回台灣才亢。
台灣早就面對中國:蔣介石喊「反攻大陸」;蔣經國以「本土化」、「革新保台」;李登輝走民主化,至陳水扁強化民主與人權,都是以改革、自強、自保台灣的獨立自主為先。
中國並不是今天才「壯大」。一九六四年中國核試,蔣家反攻大陸便成歷史;一九七一年中共取代蔣政權進入聯合國,蔣介石大喊「莊敬自強,處變不驚」,蔣經國改組政府,引進台灣人,要「革新保台」。
蔣經國是老共產黨員,還親歷李宗仁向中共求和,換來毛澤東一紙納降的「八點」指示。一九七九年中國趁美、蔣政權斷交,向國民黨招降,蔣經國便以「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回嗆。
兩蔣面對中國,目的在保政權,但也保住台灣免於中國統治;他們以台灣的改革與建設為優先,而不是向中國叩頭。李、扁面對中國,目的在保障台灣獨立自主,人民有權決定自己前途;與中國交流只是因應分歧的手段。
面對中國,台灣的優先工程在自己厚植國力,建構經濟繁榮,政治民主,社會公義,成為人民引以為榮、能安居樂業的國家。
馬英九是唯一例外:抱著「統一」的目標,既無能力、也無心以建設台灣為優先,而是急於向中國叩頭,讓台灣經濟被中國綁死。他的政權腐化、獨裁、反改革,與中共一樣爛。
台灣何其不幸,選出一個笨名昭彰,把台灣搞爛的人,自甘下流當中國區長;他不是面對中國,而是顏面貼地,向中國叩頭。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Source:自由時報/鏗鏘集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20/today-f2.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