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勞師動眾登彭佳嶼 一場「馬戲」 不符效益

2012-09-07
記者鄒景雯/特稿
馬英九要發表「東海和平倡議」的Part2篇,這個文宣行為準備今天在彭佳嶼面世,根據官方提供的若干資訊,國人不妨一起來計算一下,此舉的成本與效益究竟如何?政府有沒有把你我繳交的稅金做出最合理的運用,以最小的成本創造最大的效益?而政府此一決策又創造了多少國家與你我的利益?
東海和平倡議的第一集,是上月五日於外交部的中日和約座談會上發表的,事後,美日中都聽到了,各當事國愛理不理是一回事,傳播的功能已經達成。一個月後,馬英九決定在彭佳嶼的石碑前再續前事,這回,不待行動,效益即可計算,與顯然大幅暴增的成本,根本不成比例。若「先經後政」是所謂的務實,馬英九登嶼演出則是背道而馳。
此行,必須動員的人員,包括國安、國防、內政等部會首長,相關委員會的立委,作秀不能沒有鎂光燈,於是需要大批媒體記者隨行。為了把這群人順利送達目的地,海巡署要派出眾多艦艇承載、護衛與巡邏,由於總統座機出航,國防部也要出動機艦執行必要的策應,一趟大陣仗來回下來,要「消化」多少預算,可以想見。
第二集如果在總統府宣布,甚至簡單發個新聞稿布達,就難以達成勞師動眾後的效果?現代公民看待治國與選舉的標準與要求是完全不同的,選舉時爭奇鬥豔,選民可以理解,治國則是柴米油鹽,大家要的是精幹廉能的公僕,廢話少說,多做實事,因此場所不重要,內容與執行才是重點,倘若花拳繡腿半天,最後禁不起彈指一試,多半要一命嗚呼。何況,一魚多吃的宣傳成效通常遞減,少有例外。
馬英九不知道他的低民調因何而起,馬團隊的扈從朝拜權力,竟未有半點犯顏直諫的勇氣,結果就是今天的馬戲上場示眾。問題是,經濟搞不好,並無法靠雜耍來吸睛,彭佳嶼歸來,依舊要面對如何把肚子填飽的問題,而且難題只會更大,聲望還會更低。
Source: 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sep/7/today-fo1.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