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政達
給你一個研究題目:要怎樣證明某些心理特質有助長壽?
心理學確實有這種研究,但除非發生奇蹟,驗收成果、提出報告的人,卻不是最早的那位心理學家。如1920年代制定出比奈IQ測驗的路易斯.拓曼(Lewis Terman)在1921年,就針對1500名聰明的加州10歲學童開始研究。80年後,Howard Friedman和Leslie Martin完成研究報告時,拓曼早已不在人世。
當年,拓曼做這項研究是想證明IQ高(其實是預期學業成績有傑出表現)的人,也會活得較長壽。可惜,正式報告卻不這樣認為。不過還好,拓曼本人應該也不會知道了。
報告提到,最能夠預測人能否長命百歲的特質不是IQ或聰明,而是「自覺」(conscientiousness),有「自覺特質」的人較不會抽菸,或出現酒醉駕車這種危險行為,也較能夠培養、維持良好的健康習慣。
對不起,社交型、外向和快樂不保證長命。研究顯示,有一些溫和神經質焦慮的人,反而較有長命機會。擁有親密友人和愛人也對長命有加分,也許是因為需要救助時,能有人在旁應援。
凡事放輕鬆、避免壓力也不會讓人長壽,這和醫生告訴我們的差很多。最長命的這群人通常擁有「有意義的工作」。我們常看到中老年人從工作退下來沒多久就「走」了,其中一個因素就是「失去意義」。因此,無論到了哪種年紀,是不是要轉換人生跑道,最好都能繼續擁有「有意義的工作」,但不一定和收入成正比。
離婚對男人生命有害,超過對女性的傷害力。因此,或者可考量將此研究成果製成警語,貼在家事法庭外:「據長達80年的研究指出,離婚會縮短男人的壽命。」單身男人同時也比單身女性短命。
研究最可能會讓拓曼感到驚訝的是,過早上學或學習的人,反而較短命。過早讓孩子從事超齡的心智活動,更別提還要和年紀比較大的同學相處所造成的壓力,後來都會變成一種生命的障礙。
1920年代,拓曼開始他的智力和天才研究時,可能天真的以為聰明人就會有長命的基因或能力,後來卻證明事與願違,天才短命或受不了自殺的比比皆是。放在「在家練功」的課題,就讓我們「放心」的當個「溫和的神經質焦慮者」吧,這類人對自己的健康,不會那麼的鐵齒。同時請記得不管活到哪個歲數,都要保有有意義的工作的重要性。
出處: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n/25/today-family4.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