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第十五回 夏季學校> 老行業˙新發現 --- 台灣老行業的變與不變


新聞報導 -
作者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2012-05-18
<第十五回 夏季學校>
老行業˙新發現 --- 台灣老行業的變與不變


~緣起~


◆ 夏季學校


1920年代台灣仍在日本殖民政府統治下,台灣知識菁英在內外環境刺激下,為反抗日本殖民統治、圖謀台灣文化啟蒙與發展,於1921年10月17日假台北市靜修女中正式成立「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文化協會的成立是台灣人意識覺醒和台灣主體文化建設的開始,其後所推動的各項活動,如:成立文化書局、讀報社,舉辦夏季學校、巡迴演講、文化劇公演、美台團電影放映、音樂會欣賞等,並鼓勵體育活動、注重衛生等,都帶給台灣至深且巨的影響。


「夏季學校」為台灣文化協會代表性活動之一,其原旨在對抗日本殖民政府之歧視、愚民的教育政策與制度,藉以普及大眾智識,啟發民族思想。自1924年至1926年止共舉辦過三回,均利用暑假期間,假霧峰林家花園(萊園,今明台高中校址)開辦,召喚海外台灣留學生返台和菁英份子傳導新知、促進台灣文明開化。著重於台灣文化史議題的研習,每年設定不同的研習主題和內容,希望藉由台灣文化的研探,期使國人更瞭解台灣的歷史與文化,進而認同台灣,形塑建構一個以台灣為主體的文化。


◆台灣老行業的變與不變:重現先民的生活智慧與文化資產


記憶之中,或在現今叫賣的巷弄裡還聽得見:「賣豆花~」、賣冰淇淋的「叭噗~」聲、石破天驚「碰!」的爆米香、「嘶~嘶~」麵茶車的哨聲,以及漸歇的「叮咚」打鐵聲、「隆隆」的碾米聲,「叩叩」的木屐聲,手工棉被的彈打聲等等,這些曾經聲音是如此熟悉、又令人懷念!台灣這座曾經貧窮的蕞爾小島,如今卻締造了傲視全球的經濟奇蹟。追根溯源,其實是各行各業勤奮勤儉的台灣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這些行業有的因時代演進和科技的發達而逐漸式微與沒落,但有的仍經營的有聲有色,也有的行業改頭換面而以另一種型態存在。每個行業隨著歷史的更迭呈現不同或多變的面貌,也刻畫著不同的時代背景與歷史意義,並訴說著當時人們不同的生活故事,同時形塑了庶民生活的形貌及根植了台灣文化的基石,老行業的存在其實是昔日台灣生活的歷史記實與縮影,是彌足珍貴的文化資產。且讓我們循著老行業的足跡,走進歷史的時光隧道,回溯先民一路走來的跫音,在探尋老行業文化的變與不變之間,重現台灣先民留存給我們的生活智慧與其珍貴的文化資產。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