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發現台中山線~角落的古蹟

新聞報導 - 自由論壇
作者 Aries | 贊修   
2011/10/17, Monday
台灣在中國大LP主義之下,原住民的一切代表nothing
但留心去找,還是會發現一些微量的痕跡
台灣有很多關於「社」的地名,如「社口」,表示是「部落的入口」

在日治時代人類學者伊能嘉矩的調查下,原住民才開始被分類稱為「族」,有今日分類的雛型而延用至今,之前都是稱為「社」「部落」

(photo source: 胡家瑜.崔伊蘭主編、台大出版中心,1998,《台大人類學系伊能藏品研究》,台北市。)

巴則海族(Pazeh),是中部山縣的平埔族
台中市神岡區僅存的遺址,若不是專家帶領解說,是怎麼也找不到的
(神岡區公所的網站未記載)

(photo source: 台中市神岡區公所)

台中區分為山線、海線、屯區三部份
山線的神岡,一些有趣的發現,就在角落

東門遺址(下圖):
正面:「平埔族岸裡大社東門遺址」,背面「史蹟東門拱衛」,側邊「源流根本 子孫莫忘」
這是2000年立的碑,已經看不出東門的遺跡,但側邊的「源流根本 子孫莫忘」,倒是說明了一切~祖先是平埔族巴則海族


南門遺址(下圖):
正面:「平埔族岸裡大社南門遺址」,側邊「此柱北邊十公尺處即為原址 源流根本 子孫莫忘」
南門的遺跡雖然也被取代了,但附近的巷弄還是看得出原來部落蜿蜒的道路

總通事舊宅遺址(下圖):
正面:「岸裡大社總通事舊宅遺址」,背面「史蹟 末代通事潘永安宅 大社五十五番地」
通事指的是原住民部落的代表,與外界的中間人
這但這個位在樹叢後面的遺址(左下圖),到底是要不要讓他人知道這裡是舊宅遺址呢?是先選址好,才被樹叢遮起來,還是先有樹叢,才選址在角落呢?背後是有不同函意的

信仰的變遷:
巴則海族原本有其信仰,但隨著農業化和漢化的影響,也開始拜土地公(下圖),以祈求農產豐收


另一個例是,隨著基督教的傳入台灣,也影響巴則海族的信仰
大社教會是從台灣的南部,因為醫療的關係傳播而來,接著也傳到更為內地的埔里
大社教會(下圖)在岸裡大社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中部最早的教會
初期在民家傳道(下圖右,現為動植物的家),後來才有教會


因此,也可以看到基督徒的墓園(下圖)
從「潘腓力阿新歷代墓園」的名稱,不難發現巴則海族的痕跡
(右下角)左邊的空地即將大興土木蓋房子,建商還砌了一道高牆,試圖把墓園區隔開


岸裡社頭目「潘敦歷代墓園」也在此


台中市東勢區下城里為客家庄
原本有「日升門」「月恆門」兩處,現在僅存月恆門
不遠處還堆有先民開墾時的大石頭,真不知當初是怎麼搬運的... XD


門有防衛的功用,上方左右圓型槍眼、下方左右方型槍孔,有監視功能

前方一座看起來不起眼的小小橋(下圖上)
夏日的溪水依舊冰涼,平時是洗衣服交換感情的場所(下圖下)


沒想到隨便一算,就是一座比自己年紀大的老橋(建於1940年)
金門橋,推猜,名稱應該是後來改過的吧?
二戰時,水泥都被拿去用了,所以用糯米、石灰、黑糖來造橋
富彈性的材質,在921大地震時,完全沒有損傷,是不是先人比較聰明呢?


在台灣,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角落,可能就藏有文化意涵
文化,就在細節,由自己來發掘與保存


延伸閱讀:
夏季學校:台灣客家文化再現與創新研習營
台中市文化資產
台灣傳統糖業發展-從台灣看世界蔗糖史
贊修的BLOG-Taiwan Aries 閃亮的小螺絲釘

轉載自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