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4日 星期二

2011華山藝術生活節-文創劇場 ~原舞者 《迴夢Lalaksu》

新聞報導 - 網路報馬仔
作者 原舞者   
2011/10/04, Tuesday

2011華山藝術生活節-文創劇場 ~原舞者 《迴夢Lalaksu》《迴夢Lalaksu》
迴盪的生命樂章,在那個年代慢慢變了調。夢境,也不是真實的 ----

故事大綱:
《迴夢Lalaksu》在描述一段為追逐理想而執迷不悔的人生際遇。一個族群先覺者在自我發現、自我價值的尋找過程中,如何發揮人性最大、最質樸的光輝。

本劇是以阿里山鄒族先覺者高一生的生命故事為借取,並以音樂文學的樂舞展演概念呈現。希望能表達出對族群先知的一種禮讚,藉以紀念高一生短暫的生命光景與歷史永恆。
高一生所創作的歌謠中,再再地融入了對土地、山川、族人與親人的愛。他將所有的深愛都寄託在歌聲之中;一生一世、愛與被愛。

《迴夢Lalaksu》有愛有恨、欲悲還喜;《迴夢Lalaksu》是紀念過去的悲劇,也是為了營造未來的喜劇。

【註】Lalaksu是鄒語杜鵑山的意思,「杜鵑山」位在特富野部落東方,地處高家的耕作地;是部落族人出征與狩獵的必經之地。Lalaksu也是高一生在獄中寫下的一首歌,歌中傳達著對遙遠家鄉的無限思念……。

購票方式:兩廳院購票系統

相關訊息:原舞者FB
演出期間:2011年10月01日~10日

演出地點:華山 1914 創意文化園區
source:  原舞者

史詩般的生命器量 ~高一生:不向現實妥協的理想鬥士
原舞者寫於 2011年9月19日 9:02

《迴夢Lalaksu》道出每一個小人物面對夢想與現實的故事

取自導演李小平口述劇情

高一生是鄒族原住民,懷著很理想色彩的青年人。他算是原住民的早期知識份子的菁英族群,試圖把原住民的原生態文化和現化文明推展當中的遊戲規則成為一個橋樑。但是他事與願違,經歷了日據時期與國民政府時期,最後受到國民政府的處決。他的理想色彩是很濃的,受過完整的日式教育,是文學家,並曾擔任吳鳳鄉(阿里山鄉)鄉長。他終生希望能與主流政治和平共處,原來是僻居於阿里山山上,居然要與日本政府討一個烏托邦,討一個原地說我們全族要移到那個地方,讓我們自己與天地共生。

高一生全家福

故事希望藉由這個個案,把普遍原住民菁英色彩的理想性格,但仍以天地為尊的生命特質,當成個案,並放大為對這一類的英雄也罷,先知也好的精神上的崇仰,是由小看一個類型,所以就不會一直以絕對高一生的角度去看這個故事。因此,鄒族的文化是貼著高一生其一生的借取,但不是原樣的考證。希望故事裡面不要那麼的真實,一直呈現高一生的時節。劇情結構用類似希臘悲劇式的四幕,四幕四個主題四個敍述基礎。而高一生這個角色,被我們用他生平當中三個世代來斷他的代。一為幼年期,幼年期他很純真,他非常與天地的平和當中為享受;到小高青年時期的他的理想色彩性格建立,所以他會很希望藉由他自我的瞭解跟社會上的推動去進行對族人的生態改造並與地方政府的和平共生。當中呈現他積極的性格,例如參政及對族人的說服等等的事蹟;最後為老高,現在有的文字記錄是他在監獄裡面的五十幾封家書,大部份家書是用日文寫出來,文脈是很忬情很忬情的。所以我們杜撰的程度是藉由僅存的家書,當作故事的某種框架與脈絡。所以情節的推展是用家書往後倒敍,故事的演繹是往前走,取他三個人生角色的切面來加以組裝。

這是這條故事的主線,副線為所有原舞者所做的田調及訪談,訪談對象為高一生的女兒。他的女兒高菊花因他的人生,被政府排拒化,甚至於某個程度是被隔離化,以及很嚴重的邊緣化,更被他的族人所不諒解。同時,她在迫於無奈為生計到美軍club去駐唱。她那麼渾然天成的好嗓音,卻要為殖民色彩時期的人的休閒娛樂付出,她完全做了不屬於她命運裡面想要走的路。高一生很理想色彩走了他自己人生該走的路,但是他一猛然回頭看的時候,家人被他忽略了。所以他的生命色彩變成他往前走的時候,他女兒高菊花卻被迫的走向他的對面,而沒有交集的另外一道軟性的親情路。所以故事是這樣走往來的,但沒有交集。這裡我們扣合了他書信裡面寫的一場夢。他寫的第一封家書是說:「昨天我做了一場夢,我在等火車的時候,火車快進站了,我跌落了火車站。」我就把這個部份預言化。就是鐵軌是他人生色彩向前走的人生脈絡,他不經心的掉下軌道的時候,代表他人生的嘎然而止。他的人生軌跡是這樣子的,他女兒的人生的鐵路卻是那個樣子的,我知道,但是你卻沒有回過頭來給我太大的關照,僅留下了家書給我們緬懷。

與Lalaksu的合影

故事就在有一硬一軟中來走情節鋪陳,變成有一點史詩性的敍事,不是線性結構。因為史詩性,所以可以大量擷取原住民色彩的歌舞。故事很悲情,但我希望說的歡樂一點。原住民的天性使然,當他不能改變生活的時候,他會讓自己的心態去適應生活娛樂自己,說娛樂自己的角度是灰色一點是自嘲的成份。我覺得還蠻讓今天這個時代另眼相看。因此,希望故事是既有歌舞的歡快,又有一種自嘲性格的幽默帶點灰色,故事是希望這樣去杜撰。

回過頭來談結構,四幕裡面第一幕的主題是《裂》,《裂》走的是情節,講的是他的處境。第二幕《夢》是講他的理想,夢境是不真實的,是他的理想。這裡包括大量家書的對比,跟現實當中的互為往返。第三幕是《山》,山是他的性格,因為有山的性格,所以他有很大的”執迷不悔”;正因為有山的氣迫性格,所以他認為他可以改變人生。在鄒族的儀式祭典上有對山的禮讚,因此歌曲也可同時表現對於高一生的讚揚。故事不在乎在歷史的脈絡裡對於這個族人尊不尊敬,而是這個山的性格,使他應該有一個很自然的位置,歷史上要給他客觀還原。這個山的性格使他像個男人。第四幕《迴》是我們對高一生及對於這類先知的精神做為一個禮讚的賀詞,甚至於對一輩子活在陰影當中的高菊花女士。她整個人生就如同像一場夢,回頭去看他的時候,妳還能對他有所願怪嗎? 這是你的一生,幽默以待,依然歌唱。

10/1-10/10

原舞者在華山文化創意園區,購票請洽兩院售票系統

video source: dance3368

轉載自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