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賽德克‧巴萊的檢驗與啟示



導演魏德聖(左三)、監製吳宇森(左五)、黃志明(右五)與眾演員,盛裝出席「賽德克‧巴萊」的首映會。 (記者趙世勳攝)

徐若瑄小露香肩,展現好身材。(記者王文麟攝)

■鄧蔚偉

「賽德克‧巴萊」這部電影的核心價值是:「如果你的文明是要我卑躬屈膝,那我就帶你們看見野蠻。」這對中國不斷展現要併吞台灣的野心,以及台灣人如何面對目前的困境與險峻的未來,有著強烈的啟示性。

搶國旗改國名 中國霸凌台灣

今年才發生過的東京影展搶國旗事件,威尼斯影展又發生改國名事件,以及在全世界不斷發生打壓台灣的事件,顯示中國共產黨政權以「中華文明」之姿要台灣人卑躬屈膝,早已成為家常便飯,而馬英九的國民黨政權和民進黨的蔡英文團隊也早已麻痺,對台灣主權獨立的堅持與用心,二者的差別祇在顏色不同而已。


話說得漂亮 迴避電影核心價值

魏德聖導演在面對改國名事件,他說,「藝文力量大過政治力量,世上最漂亮的地圖,就是顯現地球真實模樣的空照圖,最醜陋的就是政治人物在地上畫線的國界圖。藝文的力量就像是空照圖,沒有人能切割藝文的力量。」這幾句話表面上漂亮,實際上卻迴避了電影中所強調的核心價值,也迴避了國名被改的敏感問題,這種手法又是為了「賽」片的中國市場嗎?
請不要故意視而不見,現在中國的「藝文力量」掌控在共產黨手裡,中國民間具有「藝文力量」的艾未未是被誰關進大牢?1997之後的香港,到現在還有「藝文力量」強大的展現嗎?

中華文化 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

現在台灣的文化創意蓬勃發展,主要原因是年輕一代經過台灣民主化的洗禮,思想開放、創意十足,但是一旦進入國際社會,躍上國際舞台,所有的文創藝術都被搶奪成為中國的文創者。明明是台灣的故事,台灣的電影,到了威尼斯就變成中國故事、中國電影,這簡直就是國際強盜行為。

在台灣內部,那些真正可恨的政治人物,為台灣套上一個既不名副其實、也會令人生厭的名字「中華台北」。最現實、最無趣的台北,當然不能代表熱情生動的台灣。台灣文化更是豐富的多民族、多元文化融合而成,有原住民、西班牙、荷蘭、日本、韓國,西方民主先進國家的文化都在台灣生根發展,「中華文化」只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怎麼能夠代表台灣這個國家?當然不能!

馬英九的名字可以改嗎?


所以,「中華台北」只是那些可以掌控「藝文力量」的政治人物給台灣套上的一個醜陋的枷鎖,「中華台北」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中華太背」,這名字不去掉,台灣人未來的前途將會一直「很背」,要不要打賭?
如果馬英九對他統治的國家被改名都無動於衷,我們就可以比照把馬英九改成「馬陰溝」或「驢英九」,可以嗎?「賽德克‧巴萊」對馬英九是個檢驗,對魏德聖是個檢驗,甚至對台灣人心都是個檢驗。


「賽德克‧巴萊」的價值不是他的音效有多好,也不是他的戰爭場面有多逼真,這些只要有錢、有技術就可以做到。它之所以讓台灣電影脫胎換骨,是它以台灣有史以來最驚人的花費、最誠懇的態度,來訴說一個弱小民族誓死反抗強權的血淚故事。


莫那魯道與賽德克族的三百勇士,看得見美麗的地球空照圖嗎?當然看不見。但是他們看得見強權文化要併吞他們的土地,搶奪殺害他們的族人,消滅他們的生活方式。賽德克族人只能用一顆顆熱血良心,去拚死保護他們的土地、他們的家人、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那崇山峻嶺(台灣中央山脈)裡的一切一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