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想起胡適「打倒孔家店」

◎ 楊鎮榮
春秋戰國時代,孔老夫子帶著七十二名弟子周遊列國,希望把他的「經國濟世」的理想及修春秋的微言大義推銷給那些君王,可惜這些國家都不能了解他的苦心及淵博的知識,所以最後只好回到魯國終老。孟子也是希望把「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觀念介紹給那些不知民主為何物的帝王,結果是到處碰壁無法實踐他的理想,由此可知「論語」、「孟子」其實說的是聖人君王之學,教育治國平天下的多於修身齊家,更不用說關乎一般人民的品格及道德教育了。

反觀歐美民主國家注重人的價值,要求學生的是公民教育,在學校中教育的重心是個人品格及道德,他們沒有要求或教育學生未來會成為聖人或偉人,只希望他們成為一個良好的社會人,人人都是社會有用的一份子,這就是東西方教育最大的不同。

近百年前胡適先生在中國北大發起「打倒孔家店」的運動,並提倡白話文造成文學現代化的風潮,其目的只是希望四書五經這些屬於古老文言文的東西不要再阻礙現代文化的發展了,也就是說「四書」可以休矣!

但是,百年之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台灣的教育部在頭腦迂腐不清楚的官員主張之下,硬將四書列入必選課程,還要將文言文及四書的緊箍咒加在已經被功課壓得透不過氣的莘莘學子身上。以為多讀四書就可以加強國民的品格及道德,論點真是荒謬可笑略‥‥‥。

(作者為中小企業負責人)

詳細內容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19/today-o3.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