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凡事都在人為


◎庄腳人
早期台灣工業剛發展時,流行舉辦「企業管理講習」。有短短幾小時,也有長達二、三天,甚至一個星期者。當時筆者也跟隨流行,參加好多次講習,現在回想講課的老師,雖然切入點或方法有所不同,但其結論及目的是大同小異。
某次講習,老師舉例說,有個同樣的圖面及製作方法說明書、設備工具,以及原物料等都一致,分發給幾個不同處所的人員製造,結果做出來的產品卻不一樣,這說明了「事在人為」。例如早期日本的電器產品,也在台灣設廠生產,但台灣消費者卻仍喜歡從日本原裝進口的產品,雖然價錢貴一點,也願意負擔。這種情況,就如同當前中國進口貨與台灣本土產品的差異,很多家庭主婦到市場買東西,若知道是從中國進口的,大多都搖頭不買,寧願貴些也要買台灣本土產品。
另一次是為期一週的「董事長」講習班。筆者抱著很大的期待,繳費報名參加。一到講習會場,竟有好多董事長或總經理,大約二百人來參加。開課時間一到,上台開講的是某位企管教授,開口第一句話就說:「各位董事長,你們都受騙了,因為你們都已經當了董事長,而我一生卻未當過董事長,哪能教你們要如何當好董事長?不過既然報名來了,每位每晚都送你們一份蛋糕,並且咖啡及紅茶是無限量供應的,請各位不要客氣,盡量喝!」開講的第一個星期,雖然沒有提出什麼有關企管的高深理論,但敘述多件處理成功或失敗的企業案例,談論中有時是笑話連篇,談笑之外亦有其哲理。
筆者還曾參加某一佛教單位的「禪修」,主持開示時說了一段故事,大意是:有三人登山,在某處休息,其中一人(假稱為甲)對在休息處所看見的一塊「石頭」,認為是白色的,並說明了理由,然而另一人(假稱乙)卻說:不,那石頭是黑色的,還說出其所以然,因此兩人激烈爭論互不相讓,只好請第三人(假稱丙)裁定究竟是白或黑。丙左右為難,如果說是白會得罪乙,而說黑也會得罪甲,正猶豫不決,有位老和尚路過該地,就請教老和尚的看法。甲搶先說明認為白的理由,老和尚就說甲所言是對的;乙反駁甲的說法,而主張其說是黑的道理,老和尚聽了後點頭表示:乙說的也對。丙認為老和尚對甲乙兩人不同意見都說對,可能是怕得罪任何一方的不中肯看法,丙逼老和尚說,你對甲所說的白是對,而對乙所說的黑也是對,究竟誰才是對的,應該要說清楚呀!老和尚竟對丙回答:你追問的也對!從以上事例,可知天下事的是非成敗,可說都是人為因素,尤其更要知曉除自然科學有絕對性外,社會科學的範疇,尤其人的言行,都不可能有絕對,凡事是非都在人為。

出處: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pr/24/today-article4.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