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18到今天413,我終於還是感動了。
讓我感動的,並不是佔領議場,更不是太陽花,不是島嶼天光,不是五十萬人,不是井然有序,不是垃圾分類,不是光榮退場,不是媒體肯定,不是幹譙垃圾,也不是包圍中正一。讓我感動的是蔡丁貴。老實說,我也是第一次這樣從頭到尾聚精會神地聽蔡教授說話。他的每一句話都是真誠而自然,在寬容中帶著幽默,但不隱藏他的憂心與憤怒。他的愛溢出了體制的框架,但絕對不是沒有智慧或盲動的。他不需要吶喊煽情,緩緩道出自己的堅持與體認,就可以感動你。更重要的是,他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是一個為了理想在每日身體力行的人。
今天出門前我剛好聽了美國學者茱蒂斯巴特勒關於集會自由的演說。
集會自由正是政治本身的前提,意味著身體可以移動並聚集,以一種沒有被調控的方式,並可以制定他們的政治要求,在一個藉此成為政治或重新定義政治的空間裡。這樣的聚集可能被稱為人民,或某種人民,但他們並不是只有一種聲音,甚至也不會只講一種語言。他們是有能力的存在,可以因應任何策略與物質支持去移動。換言之,他們也可以決定靜止,不去移動,甚至變成無法被移動,堅守他們的訴求。去移動、去靜止、去言說、去行動的力量,乃是屬於集會的,而無論任何特定政府決定去授予與保護什麼權利,集會都是先於並外於這些權利的。政府的權力本身很可能成為集會自由所要反對的,那個時候,我們所看到的,就是一種有別於國家主權的,人民主權的對抗。(Judith Butler 2013)
公投盟五年來聚集在原本就屬於人民的立法院廣場,不正是在行使那作為一切政治前提的集會自由嗎?透過將近兩千個日子的堅持,成為一個無法被強權撼動、堅守政治訴求、對抗失格國家體制的人民主權。
透過這一次的反服貿行動以及警方後續的錯誤估算,意外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這一群長期被忽略漠視汙名化的抗爭者。蔡丁貴教授跟醫院請假到現場開記者會,訴求立法院把廣場歸還給人民使用。訴說自己的心情與理念,幾次說要走,卻又捨不得離開,因為他太快樂了。他的快樂是深刻而複雜的。儘管有著永不放棄的覺悟和實踐,抗爭是寂寞的,被誤會與排除是痛苦的。好多深受他愛與寬容的面孔,就坐在蔡教授的面前,讓他打開了話匣子,不想說再見。他想把好多事情都告訴你,讓你瞭解他為什麼站在這裡五年,他在堅持什麼,他在愛著什麼,他要實現什麼。
蔡丁貴的畢生實踐,讓我想到了鄭南榕。不是因為他們都主張台灣獨立,而是他們都知道台灣人缺少什麼,並想去給予。鄭南榕用焚而不燬的犧牲,把勇氣給了貪生怕死的台灣人。蔡丁貴用永不放棄的守護,把堅持給了沒有耐力的台灣人。這才是台灣人真正需要的,勇氣和堅持,而不是場面或幹譙。
Judith Butler, 2013, 'Freedom of Assembly, or Who are the Peopl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7iT2JtXk
讓我感動的,並不是佔領議場,更不是太陽花,不是島嶼天光,不是五十萬人,不是井然有序,不是垃圾分類,不是光榮退場,不是媒體肯定,不是幹譙垃圾,也不是包圍中正一。讓我感動的是蔡丁貴。老實說,我也是第一次這樣從頭到尾聚精會神地聽蔡教授說話。他的每一句話都是真誠而自然,在寬容中帶著幽默,但不隱藏他的憂心與憤怒。他的愛溢出了體制的框架,但絕對不是沒有智慧或盲動的。他不需要吶喊煽情,緩緩道出自己的堅持與體認,就可以感動你。更重要的是,他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是一個為了理想在每日身體力行的人。
今天出門前我剛好聽了美國學者茱蒂斯巴特勒關於集會自由的演說。
集會自由正是政治本身的前提,意味著身體可以移動並聚集,以一種沒有被調控的方式,並可以制定他們的政治要求,在一個藉此成為政治或重新定義政治的空間裡。這樣的聚集可能被稱為人民,或某種人民,但他們並不是只有一種聲音,甚至也不會只講一種語言。他們是有能力的存在,可以因應任何策略與物質支持去移動。換言之,他們也可以決定靜止,不去移動,甚至變成無法被移動,堅守他們的訴求。去移動、去靜止、去言說、去行動的力量,乃是屬於集會的,而無論任何特定政府決定去授予與保護什麼權利,集會都是先於並外於這些權利的。政府的權力本身很可能成為集會自由所要反對的,那個時候,我們所看到的,就是一種有別於國家主權的,人民主權的對抗。(Judith Butler 2013)
公投盟五年來聚集在原本就屬於人民的立法院廣場,不正是在行使那作為一切政治前提的集會自由嗎?透過將近兩千個日子的堅持,成為一個無法被強權撼動、堅守政治訴求、對抗失格國家體制的人民主權。
透過這一次的反服貿行動以及警方後續的錯誤估算,意外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這一群長期被忽略漠視汙名化的抗爭者。蔡丁貴教授跟醫院請假到現場開記者會,訴求立法院把廣場歸還給人民使用。訴說自己的心情與理念,幾次說要走,卻又捨不得離開,因為他太快樂了。他的快樂是深刻而複雜的。儘管有著永不放棄的覺悟和實踐,抗爭是寂寞的,被誤會與排除是痛苦的。好多深受他愛與寬容的面孔,就坐在蔡教授的面前,讓他打開了話匣子,不想說再見。他想把好多事情都告訴你,讓你瞭解他為什麼站在這裡五年,他在堅持什麼,他在愛著什麼,他要實現什麼。
蔡丁貴的畢生實踐,讓我想到了鄭南榕。不是因為他們都主張台灣獨立,而是他們都知道台灣人缺少什麼,並想去給予。鄭南榕用焚而不燬的犧牲,把勇氣給了貪生怕死的台灣人。蔡丁貴用永不放棄的守護,把堅持給了沒有耐力的台灣人。這才是台灣人真正需要的,勇氣和堅持,而不是場面或幹譙。
Judith Butler, 2013, 'Freedom of Assembly, or Who are the Peopl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7iT2JtXk
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