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蕙娟
(出處: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7-CwVDxccgiD1Z1VjyskHI2chy4hgOeiJa30zCxn9k_bwxqA7wSRFNW-s1A61fxyO8_2zFrtfUOdh_M8BZBZ1Oo7hdDIieiz91WuMBvFZVwyd-iXiGY41WQNGrhiA44Gov85gbo9rAB4/s1600/__.JPG)
2013-11-20 | |
馬英九總統日前贈勳林懷民,應邀觀禮的文化部長龍應台在和林懷民閒聊時,爆出「部會輪流失火,沒失火部會可以鬆口氣」的失言風波。龍應台指的,應該是指甘比亞宣布與我斷交,台商在馬來西亞受害,外交部頓時淪為眾矢之的,媒體與輿論也就放鬆對其他部會的批評指教了。雖然這是一句閒聊的話,但以授勳的場合,文化部長的高度,這種談話實在是太沒文化了。 然而,才剛講完這番話,昨天龍應台又搶回聚光燈的焦點了。昨天,立委指出,文化部將搬遷至新莊聯合辦公大樓,但龍應台在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又增設一處「台北辦公室」,加上舊有的新聞局,等於一個部長擁有三間辦公室。只有一間辦公室的行政院長江宜樺表示,原則上部長只有一間辦公室,他將親自了解龍應台的情況。不過,龍應台之與眾官不同,早已有之,好像馬江也拿她沒辦法。 龍應台最引以自傲的,莫過於擁有「批判精神」,曾經大放「野火」,也曾隔海要胡錦濤「請用文明來說服我」。但至少這幾年來,她對馬政府卻似乎一點「批判精神」也沒有,甚而心甘情願為九.二趴總統效勞。一年多前入閣後不要說「批判精神」盡失,竟稱「馬英九遭丟鞋嗆聲,是一種霸凌」,連自己都淪為被批判的對象了。在「夢想家」事件激起眾怒之際上任的龍應台,以「查無實據」敷衍大眾對「夢想家」弊案的憤怒。她的解決之道,無非就是讓後來沒完沒了的新議題,沖淡大眾對「夢想家」的記憶。 老實說,「部會輪流失火,沒失火部會可以鬆口氣」,本來就是馬政府的官箴。從閣揆到閣員,大家輪流挨罵,一輪走完之後,以前發生的事,也忘得差不多了。所以,出紕漏的首長根本無須擔心,只要硬著頭皮,撐過幾天,等別的部會失火,媒體與輿論轉向,再大的風浪也就過了,無所謂政治責任、行政責任。其中最高明的,自非馬英九莫屬,這位二線總統出紕漏,總是先神隱幾天,等風頭變小才出來謝謝指教,然後,別處失火,便船過水無痕了。 說來,馬政府還真有能耐,從總統到閣員,乃至國民黨縣市長、立委,一年到頭都有出不完的紕漏!而他們最厲害的,則是死豬不怕滾水燙,輪流失火,互相掩護,結果,從斷交到薇閣,從操死兵到拆大埔,大家都出事,大家都沒事,難怪馬英九很自豪地說:「至少是有史以來政府表現最好的!」好在哪裡?恐怕是好在威鞋都被捕鞋網一一抓住吧。算算看,也不過一個月,檢察總長濫權監聽、洩密、被起訴,就被「部會輪流失火」覆蓋了好幾層,如此這般,怕甚麼? 「部會輪流失火,沒失火部會可以鬆口氣」,為何成為馬政府的官箴?確實值得注意。仔細想想,可能是媒體與輿論的注意力,總是跟著最新失火的部會轉,從而先前窮追猛打的弊案,突然之間變得黯淡無光,於是當事者可以鬆口氣了。果真如此,媒體與輿論實應自我檢討,為何沒有持續追蹤那些被新火掩蓋的舊火?大家對弊案「喜新厭舊」,沒有水落石出,沒有嚴懲失職,那些官員就會結了傷疤忘了痛,一皮天下無難事! 洪仲丘被操死,最近似乎有大事變小、小事化無的味道了。馬英九在黃世銘洩密案的司法責任,眼看著也要硬生生被作掉了。拆大埔的劉政鴻縣長,胞弟劉政池陽明山豪宅竊占國土、埋設貨櫃,幾天前還大肆報導,現在又被台甘斷交、龍應台失火覆蓋了。媒體與輿論被這些人牽著鼻子走,這些人當然也就可以「輪流鬆口氣」了。健忘的人民,乃是政客的最愛,「外交部失火的時候,別人也喘口氣,然後衛福部失火的時候,外交部就鬆口氣。」如此嘲諷健忘的人民,您聽了不生氣嗎?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社論 |
作者 林保華 | |
2013-11-20 | |
袁紅冰的新書《殺佛》被誠品拒絕上架,讓我想起二十年前香港的開放出版社出版劉曉波的新書《混世魔王毛澤東》,也被某家書店拒絕上架。香港那時離九七大限只剩四年,台灣又還有多長時間? 壞事可以變為好事,只要我們吸取教訓,進行有效的反制。這件事情至少讓我們認識到,馬英九所謂服貿協議不開放出版業,但是在印刷與其他通路業開放給中資的情況下,對台灣的言論自由會有何嚴重的後果。誠品只是為了到中國發展而已,已經在中國發展的台商,在台灣經營媒體,會是怎樣的心態,不也昭然若揭? 昨天是香港無線電視(TVB)的台慶,它在民間被稱為CCTVB,亦即政治上的傾中;已經一台獨大,特區政府還要維護它的壟斷地位。最近核准新的免費電視牌時,硬是沒有批准最能挑戰無線壟斷地位的香港電視,引發極大民憤,掀起又一波的公民運動,捍衛香港自由的核心價值。網友發起「熄機(電視)」運動,罷看台慶節目。收視率下跌,引發廣告商準備撤回廣告。這與過去台灣的退報運動類似。這是我們小民可以團結而發揮自己力量的典範。 對被中國排斥的藝員、台商,我們也可以用行動來支持他們,不但是精神上的,也是物質上的。只有這樣才能對抗強權。九七前,我在香港,就拒絕使用無恥商人曾憲梓的金利來產品,許多朋友也是如此。去年台灣總統選舉,王雪紅的不當發言,引發台灣民眾對她的宏達電手機產品的抵制。中共會幫她嗎?不但沒幫,還挖她的牆腳! 華為是被許多西方國家以安全理由抵制的中國企業,但是台灣的國營事業中華電信卻獨家與之合作,推出兩款智慧行動裝置在台灣銷售。面對引狼入室的國營事業,我們該如何行動? 中國動輒以十三億人民,對台灣擺出「大石壓死蟹」姿態,台灣許多藝員嚇得俯首聽命。但是台灣也有兩千三百萬人,是比中國少,但是在全世界算是中等國家,何苦低聲下氣,自貶國格?台灣兩千三百萬人不要妄自菲薄,必須萬眾一心,去對付離心離德的中共政權。 中國媒體幾乎每天炫耀中國新發展的軍事科技,對日本喊打喊殺,也嚇唬台灣,可是為何不敢打?根本原因就是十三億人口內部不穩。且不說輸贏如何,後方也是隨時起火。看看維吾爾人如何用砍刀對抗槍砲。 台灣人民如果多一點血性,多一點武士道精神,而不是中華文化的奴性,就不會讓馬英九這個只有九趴支持度政權的貪官酷吏還騎在台灣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繼續賣國而拒絕下台。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
2013-11-20 | |
「大阪城之役」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戰史,一六一四年德川家康為消滅關西大阪豐臣秀賴一派勢力,藉口方廣寺鐘銘「國家安康」意在詛咒家康,興師問罪。但當時的大阪城是有多層水堀護城的天下第一城,堪稱「金城鐵壁」,戰況因而陷入膠著,德川家康乃使出心理戰以砲擊迫和,提以填平外圍護城河為條件撤軍(以上史稱「冬之陣」)。德川依約撤軍,同時著手趕工將城外的水堀(護城河)全部予以填平,次年夏天,德川見填平工程完成,無水堀的城堡,已如裸城,豐臣陣容士氣低落,諸將叛離,再以莫須有之罪名揮軍,五月五日出兵,五月七日攻下天守閣,八日秀賴自盡、豐臣亡(此役史稱「夏之陣」)。 大阪城「冬之陣」到「夏之陣」的歷程,與「國共邦交國爭奪」、「外交休兵」至「甘比亞斷交、外交休克」有很多吻合的地方,足供後人引以為戒。 「大阪城之役」,起因是德川要消滅豐臣取得「天下」;而「中台外交之戰」即是中共要奪取台灣「統一中國」。「大阪城冬之陣」因城堡堅固,德川攻城遇到困境,退而議和;「國共外交休兵」乃係台灣經濟實力尚足以應戰,中共進而議和。德川要求的代價是填平護城之水堀;而中共要求的代價即是直航、ECFA、服貿等的「經濟吸納與經濟收買」。德川填堀使大阪城從天下第一城變成一座裸城,失去防敵之能力;中共即經ECFA對台之磁吸,使台灣經濟空洞化、邊陲化,失去外交能力,終至休克,這由援外經費六年腰斬(二○○八年一百八十億,二○一四年九十二億)、機密預算削到只剩一成(由五十七億減至五.五億)、外館人員士氣渙散等,得到證明。豐臣原以為與德川是姻親(豐臣秀賴娶德川家康之孫女千姬為妻),但諸侯間講究的只是力的關係;馬政府也誤信中國會信守諾言,但國際間通行的卻也只有利害與力量關係。 「大阪城之役」對我們的啟示是:面對以消滅你為職志的敵人,任何協議或血緣關係均將無補,實力與決心鬥志才是最後的依靠。所幸,台灣的經濟雖已弱化,但尚未達到絕望的時刻,是以從另一角度言,甘比亞斷交是天助,是蒼天要我們快快從外交休兵、和平協議、和平紅利的符咒中清醒。國人及在野政黨若能及時站起,修正馬政府的倚中、融中政策,拒絕「服貿」協議,重拾全球發展策略,立即推動加入TPP(泛太平洋夥伴協定),即甘比亞斷交未嘗不是台灣的轉機。 (作者曾任一銀董事長、總經理)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
作者 蕭文婷 | |
2013-11-20 | |
接連兩天有讀者投書對「青天白日比五星」表示意見,頗有感觸。 兩年前,醫學院的學妹一家到美國進修,有次小孩要在學校的國際日表演台灣民謠四季紅,一個彈鋼琴,一個拉小提琴,爸媽也上場助陣,還借了兩頂斗笠加強演出效果,我也義務幫忙翻譯歌詞…,任何讓台灣增加能見度的機會都是好事。表演前一天,學妹緊急問我能不能找到一面「國旗」,介紹台灣?我反射性的回答:「那車輪旗是國民黨的黨旗,又不能代表台灣, 幹嘛秀那個,而且我也沒有。」 過一段時間,學妹一家和我一起看DVD,瑞典電影,As It Is In Heaven(就像在天堂),影片中有一幕是國際合唱大賽,小朋友突然很興奮的指著螢幕大叫:有我們的國旗ㄟ!我有點納悶,這部片子我看過,可是沒注意到有國旗。學妹的先生半調侃的說:「因為這面旗子在學姊心目中是沒有意義的!」 那當下,我突然意會到,我所討厭的車輪旗,也許對許多人的意義就是代表台灣:陳雲林來台時,馬政府不讓人民拿「國旗」,引發警民衝突;二○一二倫敦奧運時,中國打壓台灣,台灣學生漏夜在街上掛起「國旗」;最近的張懸演唱會,也是那面「國旗」觸到中國學生敏感的神經。 更想不到的是,去年去歐洲參加一個醫學會議,會場上列出各個參加國的國旗及參加名單,看到中國五星旗,我心中有點擔心,台灣有沒有人來,被歸在哪裡?依著字母次序找,當我看到我一向厭惡的車輪旗(青天白日旗)時,心裡竟然有一種鬆一口氣的感覺!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看到那面旗子感到高興! 我當然清楚這面旗子的歷史意涵,可是如果在國外,或是在中國官員訪台時,很多台灣人願意由這面旗子代表台灣,那麼雖然我個人不喜歡、也不認同,我還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因為重要的是,我們都認同台灣,我們都不要台灣被中國併吞。 (作者為美國台僑,醫師)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
2013-11-20 | |
台聯憂民進黨 反服貿立場不堅定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將在立法院逐條逐項審查,但民進黨對於未來的審查策略,至今還未完全定調,台聯秘書長林志嘉昨指出,部分反服貿人士已對民進黨能否在審查服貿時採取「強烈的堅定立場」表達憂慮。某位參與反服貿運動的學者透露,與民進黨部分青壯派立委溝通時,卻得到「不準備擋下服貿協議」訊息,讓其非常無奈。 積極投入反服貿的台聯黨主席黃昆輝強調,台聯與民進黨必須團結,才有機會擋下服貿協議。 民進黨:堅持逐條審查 立場不變 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則澄清說,他不曉得台聯或部分人士的憂慮根據是什麼?未來立院審查服貿協議,民進黨將要求逐條審查,不合理的條文要刪除,甚至要求不惜重啟談判,民進黨堅持逐條審查的立場沒有改變。 不過,台聯方面說,部分反服貿人士確實高度憂慮民進黨未來反服貿協議的立場不夠堅持,擔心民進黨最後在審查服貿協議時立場鬆動;而為強化反服貿說明,台聯自上週起,啟動全國超過六百場的服貿衝擊基層說明會,盼六都舉辦六十場,其他每個縣市各辦三十場。 至於民進黨方面,林俊憲表示,黨主席蘇貞昌先前已赴基層與業者座談,未來將以國會審查的戰場為主,黨中央將安排專案報告並會商立院審查的策略,至於民進黨是否舉辦基層群眾說明會,將視情況而定。 台聯邀下鄉反服貿 遭民進黨婉拒 台聯高層表示,服貿協議因還在立院排公聽會聽取意見的階段,本會期應不會通過,但下會期的情況則令人憂心,不僅是立法院長王金平,民進黨也正承受是否讓服貿協議過關的壓力。 據指出,台聯秘書長林志嘉向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提出邀請,盼兩黨共同下鄉宣導服貿協議的衝擊,但遭民進黨婉拒,林錫耀回覆說「民進黨有自己的節奏!」台聯人士透露,某位反對服貿的學者,曾向民進黨高層等相關人士解說服貿協議對台灣社會的嚴重衝擊,但民進黨人士反問「民進黨若執政,該怎麼處理服貿協議?」 林志嘉強調,希望民進黨不要以為服貿協議只是個經濟協定,這是關乎台灣生存命脈,泛綠兩在野黨務必要團結共同把關,立場不能有所鬆動。 Source: 自由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