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鳥籠公投 這個馬蜂窩被捅破了


記者鄒景雯/特稿
「鳥籠公投」,這名詞最早出現於二○○三年,當時國會朝野為公民投票立法進行攻防,是少數黨對多數黨提出的指控,討論與理解的範疇局限於政治菁英階層。十年後的今天,「鳥籠公投」重新受到熱議,並由議場內跨到議場外,乃至成為廣大公民的認知,這個大進步,要感謝馬英九與江宜樺。
當年由國民黨設計、民進黨屈從的「鳥籠公投」,對於台灣的民主制衡制度而言,其實是個「馬蜂窩」,擺在那邊,既恐怖又討厭,不去捅它,基本上看似沒事,多數人恐怕不察其危險。但是拜馬江的操弄,現在「馬蜂窩」被捅出了洞,讓為數超過想像的所謂中立者,甚至政治冷漠者驚覺:原來「鳥籠」就是對公民權的直接禁錮,原來遠離政治就等於交出生活選擇權。
於是,一群所謂的潔癖與貴婦走到街頭、站上肥皂箱,痛批「鳥籠」,參與了管理眾人之事的政治,原來汙名政治是統治者的陰謀,政治在進行價值的權威性分配時,大家不能噤聲。這樣的社會啟蒙,要不是馬江的執意玩法,還真不知要拖到何年何月,才能在偏向保守的社會結構中產生核爆效應。
由國民黨多數把持的立法院,一如想用所謂「問答集」對抗車諾比、三哩島、福島事件的行政院,未來將會繼續受命執行搗蜂窩的行動,值此機會,反對黨不是躺著就能坐享其成,必須積極以專業為後盾,想辦法與社會論理,掌握主流位置的話語權。唯有在野黨能站得起來,執政黨才有可能停止恣意妄為若此。

出處:自由時報電子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