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

期待日本版「台灣關係法」

2016-08-05
李登輝前總統與立法院長蘇嘉全近日分別訪問日本。一個鄰邦同時讓我國前國家元首及現任國會議長樂於往訪,我國派駐當地代表且曾擔任內閣閣揆,加上民調顯示有八成台灣人民對這個國家有好感;這樣的日本,不僅與台灣沒有正式外交關係,連美國式的「台灣關係法」也付之闕如,實在極不現實,也不合情理。
台灣與日本之間的友善關係,多年來經過實踐而益發堅定,有如蘇嘉全院長所說,兩國人民心心相連。這一親密融洽的關係,表現在經濟社會及民間密切往來,且歷經患難而真情流露。
近年台灣每發生重大災難,從台南大地震、八仙塵爆到高雄氣爆,日本各界都對台灣立即馳援、提供協助並關懷;剛當選東京都知事的小池百合子,十七年前在台灣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即刻致電她的「台灣歐多桑」李登輝總統,提供一千兩百個組合屋給台灣。台灣人投桃報李,五年前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台灣是各國踴躍捐輸最多的國家;今年四月日本熊本遭地震侵襲,台灣從中央到地方各界,慷慨解囊,蘇嘉全及陳菊、賴清德兩位市長,都親往日本捐款並慰問。
兩國不僅人民患難與共,雙方長年在經貿、投資、觀光、文化交流極其密切,日本是台灣人出國最喜愛的去處,近年從台灣人投資日本房地產到今年鴻海併購夏普,也顯示台灣對日本的高度興趣。另一方面,日本從戰後對台灣產業投資,到近年日式餐飲、服務業及文化交流引發的哈日風潮不歇,日本也是台灣觀光主要客源。這種民間交流,最珍貴的是友善自在,台灣是對日本最親善的國家,兩國共享自由民主人權普世價值,沒有誰吃掉誰的問題,日本對台灣沒有敵意;台灣人喜愛日本社會的文化、禮貌、乾淨、守法及便捷準時的公共運輸,以致日本讓許多台灣客一再造訪。
儘管民間交流極為密切融洽,政治上卻多障礙。其肇因,主要是一九七二年日本與中國建交,四十四年來,沒有邦交的雙邊關係,日本或出自經貿算計,或因政治親中恐中,對台灣常冷淡以對,在國際社會也絕少義助台灣。正因如此,日本不但早於美國與中國建交,與我國斷交之後它也不像美國經國會立法,以「台灣關係法」維繫雙方在無邦交情況下正常往來,包括進行安全防衛合作、高級官員互訪。
情勢隨台灣民主化及中國野心崛起,已有轉變。台灣新政府正努力擺脫向中國傾斜的政經偏差,親美友日新南向是必走路線;蘇嘉全率領的立委訪日團,二十二位成員跨朝野四黨,一百多位立委參與「台日國會議員交流聯誼會」,可為具體註腳。另一方面,不論東海、南海,中國毫不掩飾其為麻煩製造者,意欲主宰東亞的居心畢露,對日本及地區和平構成威脅,日本近日發表的防衛白皮書即反映這一憂心。在此新形勢,台日面對中國威脅,除了李前總統所倡議的,以半導體結合物聯網打造產業同盟,也須在提升官方關係及安保合作有新的作為。只要有誠意及決心,台日之間沒有不能協商解決的問題。
從而,有如蘇嘉全所強調,台日外交從國會做起。做為具體而首要的,我們認為,應從日本國會訂立「台灣關係法」出發。眾所周知,一九七九年的「台灣關係法」,由美國國會起草並通過,與中國建交的卡特總統雖不贊成,最終仍向國會低頭而簽署。如今,日本有對台灣很友善的首相,執政聯盟在國會參眾兩院都掌有多數,在野黨也不乏友台者,日本官方要反映社會友善台灣的普遍民意,兼以擺脫親中恐中卻招致中國無理敵視的自取其辱,師法美國範例,制訂「台灣關係法」,至為必要。自民黨若干年輕國會議員就此已有倡議,如今是逐步促其實現的時候了。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社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