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徵文大拼盤〉不當管教 路見不平

2016-07-24
別人家管孩子,到底該不該插手?如果看不下去,該怎麼化解這場親子衝突,也是需要點智慧的……

〈別硬碰硬〉關懷取代指責 了解原因

文/原野花朵(嘉義縣)
  • 圖/王孟婷 圖/王孟婷
  • 圖/王孟婷 圖/王孟婷
有一年暑假,我們一家人參觀某一特展。進入館區,我看到有個年輕媽媽推著嬰兒車,旁邊跟著一個年幼女孩,兩人有說有笑,但年輕媽媽不時轉頭向後看。
突然,人群中鑽出一位女子奮力抓住女孩,不由分說左右各甩了一巴掌。霎時,女孩摀著雙頰大聲哭喊:「媽媽。」猛然間又是一手揮打過去。一旁的我,一個箭步趕緊把女孩摟在身邊,哭泣中的女孩,抬頭側著身子抱緊我,冷不防又是一記清脆巴掌聲。此時,我用雙手把她緊緊環抱著,面對盛怒如猛獸般的人,內心更是忐忑不安,我帶著顫抖又輕柔的聲音對她說:「這位媽媽,妳怎麼了?」
當她抬起頭來,憤怒眼神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有一種被關懷的神情。她緩慢無奈訴說孩子前幾天在菜市場走失,今天再次不見,她心急如焚四處尋找;當她看到孩子嘻笑著,內心由焦慮轉為憤怒,一把無名火熊熊燃燒;我理解、同理她為人母的心情,摸摸孩子的臉頰,告訴她外出時一定要牽著媽媽的手才可以。
目送她們母女相擁離去的背影,我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別火上添油〉路人眼光 反成家長壓力

文/Aenbie (新北市)
許多人都曾在公共場所中遇過家長對孩童咆哮的場景,最常見的便是孩子想要購買想要的物品,遭到父母拒絕後,遂在賣場裡大哭大鬧的景況。父母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同時受到路人的關注與側目,雙重的壓力下感到既緊張又困窘,只能直覺性地命令孩子立刻閉嘴,甚至將他們丟在原地以製造恐懼,進而達到威嚇的目的。
然而,我相信這並非家長的本意,因為沒有任何一對父母會捨得怒吼自己的寶貝,大多是受到外在環境的壓力,因此做為路人,我們並非要在街道上與家長曉以大義,更非教導如何管教孩童;我們要做的,其實是減緩父母的壓力,不再用冷漠的眼神、不耐煩的態度看待他們,反而主動上前閒聊或給予孩子稱讚(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解除父母的窘境,將一切的怒氣化為談笑風生,社會自然溫暖祥和。

〈四兩撥千金〉家長怎麼做 孩子怎麼學

文/張琴(基隆市)
她帶著一個讀中班和一個沒斷奶的奶娃兒來醫院照顧她住院的婆婆,卻是個大嗓門的低頭族,滑起手機來六親不認。
那天早上,她只顧著滑手機,連醫生來查房,她也沒停。等醫生走後,她婆婆發現大孫子不見了,她頭也沒抬只大聲叫著兒子的名字,聲音之大,一下子調皮蛋就跑進病房了。只是,還來不及坐下,「啪」的一聲,小臉立刻出現五爪印。被打的沒哭,沒挨打的可能是餓了,在一旁開始嚎啕。她起身要拉簾子餵奶,大兒子一個箭步跑過去一巴掌朝弟弟臉上打了下去,整個病房立刻熱鬧起來。
這樣的不當管教這兩天來不斷上演。第二床的王小姐好整以暇對她說:「孩子真的不會是偷生的,連打弟弟的手勢都和妳一模一樣,請問妳是怎麼教的啊?」王小姐的話讓她紅了臉,也把她的不當管教徹底KO。因為,一直到她婆婆出院,我們再也沒聽到她的大嗓門和打孩子的聲音。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也是一塊吸水海棉,「不當管教」不用教他都能自行吸收,孩子每天默默複製家長的壞榜樣。

〈愈罵愈哭〉轉移注意力 小貼紙派上用場

文 /劉穎芝(桃園市)
幾年前我還是個住宿生,有次搭火車返家,一旁傳來尖銳哭聲,一個5歲左右的孩子在月台上嚎啕大哭,引來旁人側目。
男孩一手拿著玩具車體,另一手拿著斷開的玩具車門,哭得臉紅成一團,原來剛才他跑太快跌跤,膝蓋破皮,汽車也摔壞了,一旁的父母既心疼又生氣,更不知如何安撫。
「哭哭哭,大家都在看你笑話了!」「男生還這麼愛哭,再哭,把你丟在這裡!」一聽父母這麼說,孩子哭得更大聲,父母臉也更綠。
旁邊一位阿姨起身走過去,從包包裡掏出一張貼紙。「弟弟,來來來,不哭,這個送你。」一方面對父母說:「沒事就好啦,要不要給他洗一下?」那對父母一面道謝,一面顯得很不好意思。
我想起小時候長輩越喝斥不要哭,反而越停不下來,有時候孩子心裡懊悔,會藉由哭泣表現,這時用刻板負面言語是無效的。試著轉移注意力,哪怕是一張貼紙,等孩子情緒穩定,有辦法好好聽大人說話時,再來檢討也不遲。

〈顧及雙方感受〉先同理大人 再安撫孩童

文/Abby(台北市)
我的父母堅信「不打不成器」的硬道理,從不吝惜當眾打罵小孩,甚至以此昭示自己善盡管教之責。
成年後有了自己的小孩,我堅決不再依循上一代的方式,盡量避免在公開場合教訓孩童。
不過小孩鬧起脾氣來真的會把人逼到抓狂,特別是在公眾場合哭鬧不休,還有面子要顧的大人,情緒若稍微控制不佳,很容易一秒變身怪獸父母,做出失去理智的行為。
情緒這種東西是會互相傳染的,大人不理性的言行,多半是被失控的孩子引爆,想介入這種瀰漫負面情緒的場合,最好要顧及雙方的感受,對大人我通常會用「小孩就是□□□……我家這個也是。」然後別忘了對一臉委屈的孩童說:「別哭,阿姨跟你說,前面有個很好玩的□□□……」或是拿出鑰匙圈,直接變個小把戲,轉移孩童的注意力,總之,安撫大人的同時,也別忘了一旁哭鬧的小孩,若能把失控情緒的源頭穩定下來,場面就會緩和許多。



引用自由電子報 :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01427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