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何景榮 | |
2016-06-16 | |
在立法院審查《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試圖對中國籍配偶的權利義務,做出更明確規範之際,行政院長林全卻突然拋出「陸配就是新住民,照顧權益相同」的說法,引發新住民社群的一陣錯愕。 中國籍配偶與主要以東南亞為祖籍地的新住民,不論是在語言文化與世代屬性上,可說是南轅北轍,所需要的政策配套也大不相同。就婚配來台的第一代來說,東南亞新住民初來乍到,欠缺中文能力,因此政府需要動用「新住民發展基金」予以語言能力上的培力(empowerment),方能適應台灣之生活。反觀中配由於具備中文能力,少有適應不良的問題,再加上共產教育制度所具有的高度對抗性,讓中配們太善於競爭,反而打壓到語言文化上更為弱勢的新住民配偶。去年一場原本由新住民配偶們所籌辦的東南亞經貿論壇,由於主辦單位希望廣納各界之力,邀請中配團體協辦;但是在協商過程中,由於第一代新住民們的中文能力有限,難以與雄辯滔滔的中配們談判、議價,最後經貿論壇的主題由東南亞擴及全亞洲,大量中國廠商代表進駐,不但模糊了原本的主軸,也讓東南亞新住民原本就有限的發聲管道,進一步地被限縮、剝奪。因此,「中配強,新住民弱」,可說是兩造在第一代上的差別。 至於第二代的情況,反而是「中配子女弱,新二代強」。在相同的教育制度下,中配子女相較於其他台灣學生並無顯著差異,倒是新住民子弟,若是從小說母語、與母國的親屬保持聯繫,則可享有雙語能力與多元人脈,具備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與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上的雙重優勢。適逢新政府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過去長期被汙名化的新二代,正是大展拳腳、替台灣開疆闢土之際,勢必要給予新住民家庭明確之定位,集中資源、賦予重任。否則,過於廣義定義下的「新住民」社群,難以擺脫「兩岸一家親」的魔咒,很可能讓台灣的新南向政策,最終淪為中國「一帶一路」擴張政策下的附庸。(作者為東南亞新住民子弟,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學博士)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
2016年6月16日 星期四
林全先生,中配≠新住民!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