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八歲男童長期每天午、晚餐各吃兩大碗滷肉飯,出現踝關節腫痛、跛腳症狀,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痛風。 (資料照)
天天含糖飲料喝出病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一名八歲的小胖弟長期每天午、晚餐各吃兩大碗滷肉飯;另一名國小高年級學生則是長期每天喝一大杯五百毫升含糖飲料。這兩名小學生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值)都超過二十七,直到出現踝關節腫痛、跛腳症狀,就醫檢查才發現已跟他們的父親一樣罹患「痛風」。
正常的BMI值為18.5≦BMI<24,二十七已屬於肥胖。宏恩醫院痛風治療中心主任陳峙仰說,這名八歲學童是他多年臨床經驗中,遇過年紀最小的病人。很多人以為痛風是成年人的專利,只有愛吃肉或海鮮等高普林食物的人才有危險,殊不知痛風不分年齡,而且飲料中的果糖就很危險,因為果糖經代謝就會產生尿酸。加上人體脂肪細胞會自行刺激肝臟製造尿酸,因此愛喝含糖飲料、體脂肪高的人,血中尿酸濃度長期居高不下,久了就變成痛風。
醫師:痛風不分年齡
陳清朗和陳峙仰兩位醫師自民國七十年起,建立四萬多個病例的資料庫。昨天陳峙仰在中華醫學會學術研討會上報告指出,目前三等親內有痛風的病人比率已經是十年前的兩倍,可能與干擾腎臟代謝的基因有關,確切位點尚無定論。三十年前第一次痛風發作平均年齡是五、六十歲,近年卻逐漸提早到三十歲,二十歲以下病人急遽成長,已佔兩成之多。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病人病情控制不佳,過去十年,病人有痛風石(關節內尿酸鹽結晶)的比例從一成升高到三成,反觀日本病人卻少有痛風石。陳峙仰認為,可能與日本人飲食清淡、體態較瘦有關,也與日本醫界積極研發新藥、制定嚴謹的治療指引有關。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表示,台灣風濕病醫學會十位專家今年已召開兩次編輯會議並廣徵各醫學會意見,即將於今年內推出第二版診療指引。由於實證已確認血中尿酸過高是死亡或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子,指引將建議濃度大於每分升九毫克(9mg/dL),或是大於每分升八毫克且合併心血管疾病或腎病變者,就算「無症狀」也要積極服藥治療。
台灣痛風石病患遽增
台灣實證醫學學會理事長余光輝指出,痛風藥可能使具特定基因者出現致命過敏,長期高居藥害救濟榜首,新版指引建議應先做檢測、再用藥,無奈健保目前未給付檢測,使醫病雙方用藥形同「踩地雷」。林孝義指出,目前歐美和日本的第一線用藥安全且便宜,我國則給付於第二線,盼未來改到第一線使用。
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組長沈茂庭表示,如果需要調整給付,醫院或藥廠都可以向健保局提出申請及提供相關資料,健保局會分別召開藥品、醫療服務的共同擬定會議,若實證支持且符合成本效益,可納入給付。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