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政達
小時候,每到天公生日,媽媽會帶我上台南的天公廟拜拜,我對大殿那幅「一」的匾聯印象深刻。
那個一字體遒勁滄桑,我長大一點知道典故出自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如果說,道家是「一的哲學」,佛家所主張的應該就是「零」的學問。
相對於道家的一,台南還有個著名的匾聯,就是竹溪寺的「了然世界」,這是佛家的零吧。零當然不是「沒有」,也不是全然的空無。「零」的出現是數學上的重要發現,理性擁有「零」的概念才開始具備抽象能力。哲學和邏輯從「零」以後打通任督二脈,代數、幾何、迴歸、微積分在文明的金字塔上,才像巨石堆砌,墊高我們的視野。
西元6世紀末,古印度人創造阿拉伯數字,把「O」也放進來後,物理學、天文學界一直和「零」糾纏搏鬥。物理學家一度要放棄「零」,因為單要計算零,就惹來無數麻煩,而宇宙並無絕對的體積和時間,也就是說,宇宙如果是一本大帳簿,永遠都不會透支。「零」最後仍然得到勝利,天文學家現在普遍相信,宇宙是從一個「零」開始的,在這個「零」裡,這個宇宙的開端,體積無窮小但密度無窮高。
請回歸到零──你的本心。「死」可能就是回到「零」,「放棄」、「捨下」、「初心」應該也都是回到「零」。現代人太接受經濟學定義,相信「零」就是「沒有」了,才會如此恐懼「歸零」,害怕著失去和輸的感覺,也才熱中於累積、掠奪、得到、爭取的遊戲。從小沒有人告訴我們,「零」其實是宇宙的開端,是密度無窮高,一切可能都會發生的點。
殊眼禪師是韓國通度寺的和尚,他的畫作曾渡海來台展覽,那次在世界宗教博物館,我就目睹殊眼禪師畫了一個零。「殊眼」是他的法號,是「文殊一隻眼」,也是「天地是沙門一隻眼」的共一只眼目。
殊眼禪師的禪畫,零非常安靜,幾乎不曾有過變動那樣,那個零,就是佛家所說的正法眼藏,是莊子的大宗師,也是藏傳噶舉派的大手印。
莊子的大宗師以道為師、離形去智,主張歸返自然。我覺得老子說更是透徹:「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這樣來練習吧,觀看殊眼禪師的禪畫,讓畫的安靜從眼睛進到心中,用毛筆或你喜歡的筆,也來畫一個零,進到這個無始無盡的圓中,你的一切身口意歸到這個零,隨時都回到這個零。當生活不如意時,當你分心時,隨時都能歸零。
引用自由時報 :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2060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