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8日 星期四

【藍圖】廚師的一小步,台灣的一大步

2016-07-28 11:55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從事產業分析、專欄寫作、圖文創作及翻譯等,關心歷史、國際財經與產業,著有電影小說《海角七號電影小說》、歷史小說《明騎西行記》等,歷史著作《橡皮推翻了滿清》獲第37屆金鼎獎最佳非文學圖書獎;譯有《箭雨風暴:阿金庫爾之戰》、《紙牌屋》、《猩球崛起:黎明的進擊官方電影小說》等;撰寫小英教育基金會「想想論壇」《美國的誕生》系列及《能源思考題》系列專欄,以及東方報業集團東網「台灣評論」《弋論》專欄;現任《科技新報》數位內容行銷總監。
 
蔡英文總統決定自掏腰包請廚師,竟然也遭藍媒痛批,說是廚師薪水可讓窮人一家吃四個月,媒體批評總統是家常便飯,但少數時候,批評的本身,比起被批評的對象,更值得批評。
為了社會上的少數窮人,所以所有一切社會經濟都要倒退回到最原始的狀態,不然就是奢侈?若是套用同樣的邏輯,鼎泰豐要關閉了,因為還吃什麼精緻小籠包,師傅還不快去做饅頭,可以讓好多窮人吃飽;百貨公司也要關門了,因為用什麼化妝品,素顏出門就好了;穿什麼鞋子,打赤腳就好了,省下的錢可以讓好多窮人吃飽;至於名牌服飾,那更是深惡痛絕,有布縫縫補補,最基本的染成藍色可穿就好了。全國都這樣做,省下的錢可以讓好多窮人吃不完呢!
這讓人想起過去國民黨反共教育中,總是形容共產主義下的中國「大陸同胞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連衣服都沒得穿,只好「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配著一張照片,都是穿著破爛的藍色衣服,稱之為「藍螞蟻」。莫非現在藍媒竟然想在台灣實現「藍螞蟻」?

圖/翻攝自網路
更根本的一點是,這種可笑的邏輯對窮人根本沒好處。設想,藍媒拿來當樣板的窮人一家四口祖孫,每天吃剩菜剩飯,假設孫子吃到長大,吃剩菜吃到怕了,立志想要當個廚師,結果卻不得其門而入,因為社會不認同廚師的專業,社會不允許提高專業素養,6萬塊的廚師被當作奢侈,全台灣都只能吃最便宜的超低價食物,這些超低價餐廳連22K都請不起,結果可憐的孫子長大只能低薪血汗工作,還是一樣要吃剩菜剩飯。
古代人類物資不足,因此各國都發展出「勤儉」的道德觀,因為糧食生產不足,要是有錢人每天多吃了一些肉,金錢誘因促使農民去多養一頭豬,豬吃掉的糧食就會讓好幾個人挨餓;要是威尼斯商人揮霍無度,波蘭跟烏克蘭的農奴就可能餓死。這種觀念,因應的是過去的經濟形勢。
但是人類早就不再處於那個生產不足的年代,現在人類面臨的是生產過剩,富人要是不消費,窮人就沒工作、沒前途,才真的會餓死,但是許多文化卻還留在舊時的觀念,而這種「窮酸邏輯」正是台灣停步不前的重要原因。
人類活在世界上,不是凡事只要吃,吃也不能吃好,勉強賴活著就好了,那簡直生不如死。任何行業,若只要求「反正能吃就好」,那專業就永遠被踐踏,尤其是智慧財產相關產業,永遠被「那又不能吃」打死,那又如何發展創新與內容?一個人如果沒有生活品質,又要如何去理解產品設計要怎樣才能提升生活品質?台灣之所以無法發展品牌,根本原因之一,正是因為全民普遍缺乏生活品質。
面臨這樣的困境,社會觀念需要轉變,正是政治領袖以身作則的時候。小英聘請廚師,帶頭重視生活品質,尊重專業,應該予以鼓勵;若要批評,那也是批評給廚師的薪資還不夠高,以御廚的身分,至少應該與大飯店主廚齊高,以帶動全民的價值觀改變。尊重專業是有價值的、認同品質是有價值的,值得好價錢,以帶動有錢人追求生活品質,花錢創造就業機會,窮人才能翻身,而不是有錢人一毛不拔,賺的每毛錢都拿去炒作房地產,讓貧無立錐之地。
廚師進總統府,雖是廚師個人的一小步,但代表的觀念改變,卻可能是台灣經濟與社會轉型的一大步。
英全政府上路後,諸多不順,藍媒要痛批,多的是材料,卻偏偏找上應該鼓勵的事來胡亂批評,把人力資源用在這種地方才是浪費。若要照那種邏輯,不妨把兩個撰文記者開除,薪資捐給那祖孫一家四口,還可讓他們吃更久呢。
 
引用民報網址如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