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8 06:00
馬英九總統就任第一年發生全球金融海嘯,世界經濟陷入一九二九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台灣經濟亦出現負成長,他的任期可說是以崩壞的局面起始。但這並不能怪責於他,然而在長達七年的執政中,馬總統並未提出有效的振興措施,反而獨沽中國那一味,政經領域逐漸為中國掌控,台灣的處境如籠中鳥、俎上肉,在其任內加速全面崩壞。
台灣的崩壞出現三大病徵:首先,由於欠缺財源規劃與經濟基本面支撐的年金與福利措施,導致國家債務破表的財政崩壞。據統計至今年四月底,各級政府債務加上公務人員退撫金、勞工保險、農保等潛藏債務約廿五兆元,平均每位國民揹債一○七萬元,約為GDP的一五六%,與瀕臨破產的希臘相去不遠。政府負債幾達法定上限,舉債空間有限,且中央政府總預算七成為法定義務支出,已無寬裕經費推動公共建設與科技研發,國家發展陷入停滯。但政府官員仍粉飾太平,辯稱公務人員退撫金、勞保等潛藏負債,不符合「債務」定義,不是真正的負債。這種說詞只是文字遊戲,除非進行年金改革,降低八十%以上的所得替代率與十八%優惠存款,否則隨著少子化(意味生產者越來越少)與高齡化(領年金的人口越來越多),以及國人平均餘命因醫療進步增加(領取年金的年份越來越長),這些潛藏債務終將化為真實,成為國人無力承受的重擔。除了年金問題,社福措施不斷加碼,卻缺乏財源規劃,只成為政客討好選民的手段,亦是未來財政上的重大隱憂。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今天實施的社福醫療健保措施,都會出現在未來的帳單上,由月薪22K、實質薪資倒退的下一代去承擔。
其次是產業外移,以中國為生產基地,貪圖低勞動成本,不思研發創新,如今受到紅色供應鏈威脅的產業崩壞。中國紅色供應鏈快速崛起,加上勞工薪資大幅調漲,並進行騰籠換鳥的產業調整,我部分高耗能、高污染、勞力密集的代工產業可能遭到淘汰。嚴重的是,我外移的產業幾乎都是這一類型,未來不是關廠、倒閉,就是再往低工資的國家遷移。對我產業走上崩壞之路,及其衍生的政經後遺症,相關專家日前已點出其嚴重後果。前經濟部長黃營杉稱此為經貿過度依賴中國,已深陷中國的「口袋戰略」。台北大學教授王塗發則認為台灣由經貿高度依存美國,打造出台灣奇蹟,轉而依存敵對的中國,此種「脫美入中」是台灣經濟最大危機所在。
而資本市場的崩壞,更是近日國人所目睹之驚悚現象,體現在國人擁有超額儲蓄,但資金寧可外流,連續十九季金融帳淨流出約五.七兆台幣,購買國外的股票債券房地產,也不願投入殖利率高的台股,導致台股在全球股市強勢中獨自憔悴,而上週四更在「無風無雨」下遽跌二百多點,連發生MERS疫情的南韓與可能倒債的希臘股市都不如,令投資人情何以堪。何以台灣資金氾濫,股市卻乏人問津,成為一灘死水?關鍵在於政策面的矛盾。稅制如富人稅、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兩稅合一扣抵稅率減半,無異在懲罰長期投資;但交易面卻鼓勵短線進出,例如開放現股當沖、放寬漲跌幅,及權證、選擇權等衍生性金融商品,均以衝高成交量為政策目標。問題是長期投資才能穩定獲利,短線交易光是證交稅、手續費就是一筆昂貴的成本,很少人能因短線進出致富。因此,在現行制度懲罰長期投資卻鼓勵短線交易下,投資人對台股失望至極,資金因而出走。而外資則因租稅比一般投資人優惠而大舉流入,約佔每天市場交易量三、四成,部分對沖基金擅長操作期貨、選擇權,簡直是把台股當成賭場,一般投資人只能任其宰割。另外,熱錢匯入使新台幣匯率比競爭對手強勢,對我出口產業造成重大衝擊,以及上市櫃公司的嚴重匯損。
馬總統的最後一年任期仍然無法忘情於鎂光燈與掌聲,頻頻露臉,與軍人民眾小孩跑步、用餐,神情依然愉悅,絲毫沒有任期即將結束的失落感。苦的是,他所留下的崩壞局面,卻必須由台灣人民與繼任者承擔與解決。
引用網址如下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88749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