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余陽洲教「媒體防身術」 喚醒學生自覺、獨立思考

世新大學新聞系講師余陽洲教學幽默。(記者王敏為攝)
2012-12-10

記者陳怡靜/專題報導
當大學教師都忙著研究升等,世新大學新聞系講師余陽洲有不同的志向。二十五年來都是講師的他,天天忙著剪報、側錄新聞,引導學生解讀媒體。
他是學生票選的十大優良教師,中小學老師、大專師生、社區居民也是他的學生。只要看見台下學生的眼睛發光,就是他最滿足的時刻。
不斷丟出問題 做媒介守門人
「你最討厭哪國人?韓國人?為什麼?會作弊?誰告訴你的?」「媒體識讀」課程教室裡,學生盯著投影螢幕,播放著新聞片段,余陽洲不斷丟出問題。這是世新所有學生的必修課,都得學過「媒體防身術」,做自己的媒介守門人。
「媒體是一所隱形學校,大眾天天從媒介獲得資訊,卻感覺不到這套課程。但我們應要自覺、要獨立思考。」他引用傳播學者麥克魯漢的名言:「我們不知道是誰發現了水,但肯定不是魚。」被水包圍的魚不知道已全身溼透,正如被媒介包圍的大眾不知不覺被影響對世界的看法。
余陽洲連續十一年在世新開設「媒體識讀」,報章雜誌、廣播電視、廣告電影都是教材,作業包括發表議論、投書報紙與公民行動。他也教中小學老師和社區大學,深入淺出引導學員解讀媒體訊息,提醒對訊息「停看聽」。一篇篇生活中的實例,讓冷門課程不再是票房毒藥。
「你的意識從哪裡來?」余陽洲習慣拋出問號,從學生常接觸的媒介去設計教材,讓學生主動思考媒體隱藏的意涵。他從卡通《海綿寶寶》中探討政經結構與勞雇關係,海綿寶寶認真勤奮,即使不休假或沒加班費,仍努力煎蟹堡,「這就是被灌輸的意識,勞工被剝削卻不自覺」。
他妙喻,「媒體識讀」好比防身術,不是為了抵抗媒體,而是要讓人強身健骨,是現代公民必備的素養。是想培養能獨立思考的閱聽人,能讚揚優質媒體,也能讓媒體不要產生負面影響,「重點不在找媒體麻煩,而是欣賞好的部份、改進不好的部份」。
啟發學生 課程實踐也是公民行動
課程實踐也是公民行動,標榜十四天美白的牙膏廣告、強調纖體瞬間的名人代言、電視購物激瘦商品等,都是小組研究主題,還曾成功讓廣告下架或拿掉誇張宣傳的文字。曾有大一新生認為《壹週刊》應做內容分級,透過電話與舉牌抗議,讓《壹》承諾不再出現性交模擬照片與鉅細靡遺的文字描述。
甚至中國學生也受到啟發,沒有牛肉塊的同品牌泡麵包裝兩岸大不同,台灣寫著「牛肉湯麵」、中國仍是「牛肉麵」,中生也勇敢向業者反映會誤導消費者。
余陽洲坦言,希望「媒體識讀」像種子開花、內化進閱聽大眾腦袋裡,讓人人都能獨立思考、做自己的守門人,媒體自然也有了向上的力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