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簡如閔
在聯合國氣候綱要公約底下的COP18會議中,張良伊獲選為南半球青年代表,事後又因以「Taiwan,Province of China」名義獲選的風波,引發外界輿論質疑與批判的聲音。
針對此事,應當反思台灣外交政策上的困境,致使真正有熱情者、專業者無法翻越國際政治中現實的高牆,往往在外界受到阻礙,回到國內又因國族問題而引發爭議。當媒體將焦點匯聚在青年身上的同時,亦應思考何以台灣的外交困境會窘迫至此?當青年、學生們滿懷熱血,要到國際場域上發揮影響力、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同時,政府卻無力給他們協助,僅能讓他們拿著NGO的通行證,依附在其他國家的環境非政府組織之下進出國際組織的重要會議,即便參與其中,往往也僅能參與觀察,而未能參與閉門會議的討論、發揮決策上實質的影響力。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儘管你不願意沾染政治,但複雜的國際政治會自動影響到體系中的每一個人。從這次的例子中,台灣的國際政治困境有目共睹,政府多年來提倡著不同名目的外交,然而成效相當有限。要如何克服台灣在外交政策的窘境,如何突破國際上種種的限制,而漸次取得台灣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是此次事件中值得思考的課題
。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學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