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4 | |
公共電視董事會難產,各方議論。大家所關切的,是仍在任的第四屆董事會,任期前年底早已屆滿,第五屆卻遲遲未能組成;經過幾次審查會議,至少應有十七人的董事會,只產生八位。本週一的審查會議,十四位候選人僅三位過關,更讓提名的行政部門顏面無光,文化部長龍應台因此揚言要修法降低董事過關門檻,甚至廢除審查會。 龍應台強調修法的理由,是所提名單「這麼堅強」,「少數人的杯葛卻可以讓公視年復一年空轉,這樣的社會成本太荒謬了」。不過,龍應台所說的理由,如以事實檢驗,既不知自省,也沒有說服力,全屬強詞奪理。 以名單來說,十四人雖有讓各界眼睛一亮的知名人物,卻混雜前此已經審查會否決或曾自己要求除名的不適當人選。更重要的,從公視法所強調的「公視屬於國民全體」、「顧及性別及族群之代表性」、「多元、客觀、公平、族群平衡」等基本屬性與原則來看,這份名單顯有極大欠缺。有如審查委員所指出,人選不夠多元,充斥台北與權貴色彩,公共性明顯不足,既無弱勢團體代表,也看不到柯媽媽或李惠仁導演等積極關懷社會的人物。質言之,這份名單「大部分是龍應台的小圈圈」,形同「近親繁殖」,同質性太高,個別人選或許優秀,整體卻不合適。 提出這份充斥「自己人」名單的龍應台,因此難辭其咎。按公視法規定,董事提名權在行政院,幾任新聞局長都不敢僭越,這次卻由龍應台在「龍脈」或「龍友友」中找人,後送行政院核定。龍應台不僅高調提名,秀味十足,喊出「一個也不能少」,且以「不能再拖」為由,強要審查會照單全收;對於公民團體要求舉辦公聽會及舉薦人才等建言,反充耳不聞。正因這樣的心態與行事作風,董事過關須經審查委員四分之三同意的規定,從公視一九九七年立法以來就如此,已經適用了四屆十幾年,到龍應台手裡卻突然成為問題。 把董事會難產歸咎於藍綠惡鬥與門檻太高,從而是廉價的譁眾取寵說詞,既不真實也禁不起檢驗。有如各方所見,名單上唯一客家籍羅世宏教授、曾任公視總經理胡元輝、華視總經理徐璐,雖有在野黨推薦的審查委員集體力挺,仍遭封殺;這究竟是居多數的藍營委員以眾暴寡,還是「少數人的杯葛」,不難分辨。 尤有甚者,公視董事會近年亂象與人事難產,罪魁都在執政當局。以董事會難產而言,前年底立法院就已組成審查會,經兩次會議、四輪投票,選出陳郁秀等五位董事及一位監事,審查會旋即於去年初建請行政院儘速重新提名,但行政院卻把此事一拖十八個月,今年六月底才提出名單。如今公視「年復一年空轉」,行政怠惰就是禍首。 至於讓公視深受其害的董事會紛擾,同樣是中國國民黨伸黑手的惡果。該黨四年前以國會多數凍結公視預算,逼迫董事會聽話,引發「搶救公視大遊行」。其後又修法以增名額搶奪董事會,且因「鑿痕斑斑,紊亂體制,未臻完全合法」,遭監察院糾正。新聞局為奪取董事長職務而與原任鄭同僚的官司,上月經高等法院裁定敗訴;它趕走總經理馮賢賢,引起「無疆界記者組織」關切,官司也以敗訴收場。所有這些,在在反映該黨掌控媒體的一貫本質。正因如此,最近傳出「陳郁秀當公視董座,動搖黨本」之說,只是再度凸顯它本性難移。社會應該追問,藝術家陳郁秀難道只因丈夫是盧修一,曾任民進黨政府文建會主委,主持公視就會動搖國民黨黨本? 公視亂象因此只存在不擇手段的「藍鬥綠」。這次幸虧有四分之三門檻,審查會才得以在程序正義、對外公開的情況進行,也拒絕對「龍友友們」照單全收。事到如今,行政院不該放任龍應台一人秀再演下去,應即主導提名權,主動向社會徵才,接受弱勢族群等公民團體舉薦。這次包括五月天阿信等三位董事幾以全票過關,顯示從整體考量的適當人選仍然出線,這才是突破董事難產的民主之道。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社論 |
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把公視還給公眾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