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中國將「武漢肺炎」命名為「新冠肺炎」,世衛組織取名為COVID-19,但是台灣從官方到民間到媒體抵死不從,依然沿用「武漢肺炎」,原因並非台灣不屬於世衛組織的會員,也不只是「世」衛已成「中」衛,最重要的是,「武漢肺炎」才是符合事實的正確名詞。
西諺說,叫起來像鴨子、走起來像鴨子,那就是鴨子。確實,所謂「新冠肺炎」起源於中國武漢(無論源於武漢野味市場或武漢生化實驗室P4),確診人數、死亡人數都高不可攀;稱「武漢肺炎」沒有歧視問題,不過如實反映事實而已。日本自民黨議員山田宏就表示:「因新型病毒起自中國武漢,請容我稱之為武漢肺炎」。
武漢肺炎肆虐中國,甚至禍殃全球,不僅戳破中國「大國興起」的假話,《華爾街日報》甚至用「亞洲病夫」貼在中國額頭上。相反的,防疫上的成效,台灣與中國畛域分明。重要的是,武漢肺炎讓台灣人民切膚體驗與中國淪肌浹髓的不同,不但在政治體制上,而且在文明程度上;從而使抽象的「命運共同體」之說,落實在日用生活之中。從「小明」事件到「黃安」條款,台灣正一步一腳印地走出自我認同的歷史之路。台灣歷史的轉折,竟然出於武漢肺炎,不能不說是命運的弔詭。
「小明們與黃安們」成為健保修法的對象,固然出於健保資源的考量,但法意的背後,則蘊有國家與國民意識。「小明事件」標誌台灣「國家」意識的摶成,「一開始國籍是可以選擇的,沒有選擇台灣的國籍,那現在就必須要自己安排、自己承擔」。「黃安條款」則是「國民」意識的鞏固,藝人黃安長年住在中國,年賺千萬,卻用最低價付健保費,享受台灣健保福利,且公然羞辱台灣、替中國當局當看門狗;修法的重要性在解決黃安們與中國人「享有健保資源」的不正義與不公平,一併杜絕馬英九任內大幅放寬中國人納保資格的後門。健保費用區別的嚴肅意義是,黃安們與中國人同屬一國。從國民到國家,都有嶄新定義。
武漢肺炎蔓延之際,「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出爐,自認台灣人的高達八十三.二%,中國認同及雙重認同的只剩一成;展現了台灣人的集體意志,凸顯了台灣與中國「一邊一國」的截然迥異。「小明」與「黃安」問題拖到現在才堂而皇之的拿出來論列,是時候了。
(作者金恒煒為政治評論者;http://wenichin.blogspot.tw/)
引用自由時報 :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35655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