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駐歐特派記者胡蕙寧
為家裡東西一大堆而煩惱嗎?將「永久擁有」轉念成「暫時擁有」有幫助嗎?歐洲家庭之間的共享經濟已經施行許久,但是近年來在經濟吃緊跟社交網路普及的雙夾推助下卻更蓬勃,有些人現在碰面的開場已經變成「你今天共享了什麼?」
因為先祖節省能源的念頭,在德國一些鄉下小村中蓋了座中央柴燒大烤爐,因為當時不是每戶都有能力擁有廚房,大家協調一下使用時間就可以「一爐共用」養全村。這些中央烤爐到了現代仍有不少被留下,因為各家雖有了廚房跟烤箱,但是中央烤爐的柴燒碳烤味道就是不一樣。而且一起烤還可以省電省能源,聚在一起聊天話家常更是村民的最愛。
〈從以前就有〉食衣住行 都能分享
歐洲的共享經濟深入家庭,我在德國留學時,自己跟身邊的大學生們都經常用。那時最受歡迎的就是週末或假期共乘制,在還沒有社交網路的協助下,大學的公共張貼欄經常有共乘招貼,打個電話約個時間,到時候就可以帶著行李上路,到目的地算一下油錢除以人數,送上比一般車資要少很多的共乘費加上幾聲道謝,實惠、快速又便捷。德國各地農會也早有互助共享管道,現在只要上網就可以找到交換使用農作機械的對象,網上付費後就可租借。老為衣櫥不夠煩惱,想不斷有新選擇嗎?德國2012年出現第一家專門出租高檔服飾的「服飾圖書館」問世。這家由兩位女性開設的公司後來提供網路服務,客戶可在上頭提出個人需求,該公司就會提供推薦服飾來供選擇。愛用者還可以簽長期合約,月繳20至30歐元可租穿4套名牌服飾。
共享經濟近年在Airbnb、Uber的盛行下廣受矚目,事實上在歐洲多國早有先祖,像是法國2006年就出現的BlaBlaCar就一度是歐洲最大的汽車共乘平台。2011年荷蘭創立的SnappCar則是歐洲第二大點對點汽車共享組織,在荷、瑞典和丹麥有20萬使用者。ZipCar也在阿姆斯特丹有約10年的歷史。德國郵購商Otto Versand也將開始投入共享經濟,宣布未來高檔電視、洗衣機、健身器材到咖啡機等電子產品買借均可。
〈對地球更好〉不在乎擁有 資源再利用
今年的最新報告顯示共享經濟在歐洲快速增長,光在德國市值就已超過兩百億歐元,從共享汽車、住房、菜園、圖書、音樂、玩具、烤爐、農作收割機、單車、共乘、家用電器到櫥櫃中的衣物都有,項目還不斷增多。據統計去年就有高達近四成的德國人使用這種共享服務。該報告共調查4千5百名消費者,其中約有2千德國人受訪。6國中調查顯示德國的共享經濟規模最大,有39%的德國消費者在2017年使用過,有40%則表示將會在2018年使用。
德國受訪者在金融服務共享達年人均1229歐元最多,用最少的是影音娛樂共享,僅年人均支出62歐元。報告預測今年德國的共享經濟值將突破240億歐元。不少愛用者甚至揚言以後什麼都不用買,光用租的就夠了。
這項報告認為共享經濟模式很可能像智慧型手機顛覆傳統相機跟錄影機一般,將顛覆過去以「擁有」為概念的市場基礎,用「一時性使用」的觀念來取代消費品跟服務。不只德國,全球的共享經濟值都朝正面發展,不分男女都愛用,而教育程度越高者對共享經濟的使用率也越高。其中18到39歲年齡群尤其是愛用主力,使用占53%超過半數,不論在使用率、消費支出都遠高於中老年使用群。
這項「共享經濟:全新商業模式」的調查除了在德國外,另針對比利時、荷蘭、奧地利、瑞士、土耳其的消費者做研究。報告中點出共享經濟的絕對優勢是價格優惠、更直接的人際互動以及更加環保愛地球。但是這種模式當然不是沒有缺點,使用者認為共享的問題就在共享物易損、品質易有瑕疵跟安全問題的考量等。
歐盟對共享經濟原則上持正面支持的態度,去年一份相關報告中就指出各國該給Airbnb和Uber這樣的共享企業繼續發展,不是頻以高額罰款和禁令來阻止其營業。問題是各國法令研擬不及,無法規範這種新興產業對傳統行業所造成的衝擊,而受到的反擊與批評。
但是共享經濟在許多歐洲家庭已根深蒂固,問題就在未來要發展成多大的企業,以及跟傳統產業間尋找平衡共存之道。因為這種共享模式中不但存有人性,更能夠循環利用資源,對每個家庭跟地球都更好。
引用自由時報 :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22604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