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思妙
最近婆婆訴苦說「骨頭疼痛不良於行」,於是買輪椅給她,方便公公推她外出。結果下次回婆家探望,只見她還是「困」在椅子上,憂鬱停滯臉上。訝異極了,輪椅呢?只見輪椅被擱置在牆角。原來她礙於面子,不肯讓人看到她坐輪椅。
不好意思坐輪椅外出,代表她失去了行動能力,也沒有與人互動的機會。任勞任怨的她,不想打擾孩子,總是靜默吞下一切苦。看在眼裡,於心不忍。
怎麼幫助她?思索很久,決定以想法與行動兩面進行。
改善對疼痛的看法,知道「危機即轉機」,是一個提醒,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是一個重生的機會。如此賦與正面意義,即使疼痛依舊在,但內心的苦會減輕。
另外我找適當時機,不露痕跡說明「不管拄著柺杖或坐輪椅,一點也不丟臉,反而是勇者。因為大家都為了讓生活持續下去,讓生命更圓滿。坐輪椅不會影響你的人際關係與價值,反倒是坐困愁城傷身又傷心,也讓晚輩不捨。
「況且若有人針對坐輪椅開玩笑,那也是對方的問題,我們可以拒收這個玩笑。至於別人怎麼想,那更是他的事,和自己的生活一點關係也沒有。」
行動方面,假日帶孫子回家看阿媽,並開車出門走走。當然帶上輪椅,彷彿又能行動自如,安步當車,陽光下自然風吹拂身心,孫子的笑語圍繞在旁。「苦」字臉不見了,眼睛亮了、眉頭鬆了、嘴角上揚了!為人媳的我也笑了。
或許下次再回婆家,輪椅不再冷冷清清被孤立在牆角,而是陪伴婆婆自在地生活。
引用自由時報 :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19868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