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

中國為什麼要奪取民視?

2017-05-14 23:55

洪博學

被稱為台灣本土第一品牌的視頻網路「民視」,正遭遇最嚴厲的挑戰,由於股東大會召開在即,中國紅色資金,早已備妥銀彈,偽裝成「民視自救會」的廣告,刊於各大報,大張旗鼓,連文宣也以綠色為底,進行魚目混珠,目標只有一個,拿下散戶股東更多委託書,準備在股東會上翻盤,推翻具有台獨象徵指標的「郭倍宏」董事長,藉以實現中國併吞台灣的三大戰略目標;入島,入戶,入腦。
經過八年馬政府的親中路線,木馬早已經在島上各地,完成入島,入戶布局。根據「中國禁聞」報導;中國統戰部今年三月最新對台統戰工作指令;「越過台灣政府對口單位,直接對台實施國民內政化,直接以創業平台,吸收年輕人到中國工作,直接進行農漁業經貿,藉此造成台灣產業和人口進一步空洞化,在國際上加大力度,打壓台灣空間,擴大宣傳台灣是中國一部分」,這些指令,必須配合入腦工程,更必需有本土色彩的視頻網路做前線,一但民視失守,那麼老共對台灣人民的洗腦大業,透過電波放送,不出三年,台灣人民由綠轉紅,立馬對中國舉手投降,統一指日可待,這也是毛澤東戰略中經常提起,花錢最小的文宣戰,比打飛彈還便宜。這也是為甚麼中國國家預算中,內政行政人事支出佔第一,國防第二,第三就是對內對外的文化宣傳,支出超過教育建設和社會福利。
自認是文宣高手的民進黨,可以打敗國民黨,但是,能不能逃過共產黨的魔爪,實在令人擔心,還有不知死活的「時代力量黨」,以為天然獨無法撼動,根本是大錯特錯。根基數十年的國民黨黨國洗腦下,人民說變就變,誰敢保證,今天的台獨捍衛者,就會永遠死忠?
只要從台灣兩大報的變節,由藍轉紅,你的擔心就不會多餘。
失敗是非戰之罪,完全是敗於宣傳
今天已經成為人民日報在台傳聲筒的媒體,中國,聯合兩大報系赫然在列。過去,這兩報系不都是正宗反共大報,黨國最忠貞喉舌,比起中央,中華,新生,青年,台灣新聞報,更鐵桿反共,如今安在?
1949年,老蔣兵敗,逃亡到台灣,老蔣日記上說;「失敗是非戰之罪,完全是敗於宣傳」,軍事高手敗於文宣高手,短短不到四年內戰,投降倒戈的國民黨黨員,比戰死的多出好幾倍。史家說,毛澤東用一張嘴,騙到江山,果然不虛。重慶會談上,毛澤東以國民黨獨裁,控制言論自由,管制政黨,大罵老蔣,贏來人民支持,果然人民被騙了,老毛一上台,就露出比老蔣更獨裁專制的真面目。老蔣失敗活該,他忘了老毛曾經擔任過國民黨中央文宣部代理部長,學歷雖不高,書卻讀不少。他後來創造的「為人民服務」標語,沿用至今,成為商標文宣示範,搞宣傳,簡單說就是洗腦,這一套,老共才是真正祖師爺。
老蔣失敗後,總算明白了,敗於思想,不敗於軍事,於是,喊出「三分軍事,七分政治」口號,來台第一件事;就是黨政軍必須百分百控制媒體,在日據時代舊有的媒體基礎上,發布三禁;「禁證,禁紙,禁印」。解嚴前,報紙有31家,不准再發證,禁紙,只能印兩張,禁印,不可以隔區印刷,在這三禁政策下,人民只能被強迫灌輸政府願意讓你看的東西。這樣還不夠,老蔣要他的親信出去辦報,為黨國喉舌,聯合報就這樣產生了。1949年,王惕吾擔任老蔣的侍衛長,1950年奉准拿了三條老蔣身邊小金庫的金條,出門辦報,先買下民族晚報,也就是聯合報的前身,一路發展,幾乎同一時間,中國時報只晚聯合報一年誕生,留學過英國倫大的余紀忠是典型書生辦報,1951年買下徵信新聞報證,後來改名為中國時報。兩位報人都是國民黨中常委,都是統派,兼具民族主義色彩。比較不同的是,中國時報稍具自由主義成分,而聯合報就傾向保守,為了配合兩大報發展,黨國通過報紙增加半張,後來又增加到三張,到1970年,兩大報的發行量已經贏過真正的黨國喉舌中央日報了。
1980年,台灣經濟起飛,兩大報不管是發行量和廣告擴張,速度更快,而且擴大為報系,聯合報系最鼎盛時擁有八大報,包括美國世界日報,民生,經濟,聯合晚報等報;中國時報也不落後,路續增加了工商,星報,中晚,並且加碼時報雜誌,時報週刊,兩大報成為兩大集團,完全控制台灣言論走向。在解嚴之前,根據統計,兩大報各自發布自己的發行量超過150萬份,每年廣告所得超過40億台幣,兩大報員工各超過四千人,每月薪資超過一億。但是,實際上,中國時報應該比聯合報多出一點,兩大報從此進入抓對廝殺,挖取人才事件,天天上演。
1987年,小蔣宣布開放報禁,一時之間財團投資辦報,前仆後繼,向新聞局登記報紙有287家。但是,確實發行只有58家,這些財團報紙有大成報、首都早報、環球日報(吳德美),太平洋日報(東南和長榮投資),以及自由時報(林榮三)。自由時報也是舊報翻新,前身是三青團的「台東導報」,名稱改了又改。1981年搬遷台中,改為自由時報,才落到吳阿民手上。解嚴前,舊有老報不斷翻新;有民眾,台時,自立,加入新聞戰場,解嚴後的十年間,可以說是百花齊放,被長期壓抑的台灣社會力整體爆發,報紙加上各種政論雜誌,如雨後春筍,琳瑯滿目。
1989年,解嚴後第一件大事,蘇聯崩解,中國陷入民主運動高潮,兩大報都派人進入中國採訪。當時在美國訪問的劉曉波,拿到聯合報在美國的副主任孟玄轉交王惕吾贈送來機票,劉曉波很快搭機回到北京,共赴國難,證明了聯合報當時還是積極反共的。結果這張機票卻是劉曉波一生苦難的起點,劉曉波被關入紅色監牢,而送機票的報紙如今卻由藍染紅,變成紅色前線,這是最大的反諷。
台灣報業的戰國時代
1990年,台灣報業進入戰國時期,國民黨內部也陷入主流和非主流鬥爭中,當時李登輝剛繼承小蔣權力,自喻陷入虎口之中,聯合報則是反李派,中國時報則保持觀望中立;自由時報則是李登輝派,結合本土意識的自立報系和南部地方報,雙方陣營壁壘分明。1992年10月30日,聯合報以一版頭條刊登中國總理李瑞環談話,內容說「中國決心要消滅台獨,將不惜終止所有經濟發展」。報紙一出,國民黨主流派開始指責聯合報充當老共傳聲筒,並且發起退報運動。這次運動中,自由時報蒙受利益,支持李登輝的主流讀者,轉向自由時報。1996年,王惕吾去世,由第二代接班,從此,聯合報走向反本土的道路,一直到現在,聯合報已經完全被紅色侵蝕,明眼人只要看報紙,就可以讀出門道了。
1990年以後,經過戰國時代報紙廝殺,可以活存的不多。辦報紙燒錢最快,自由時報在聯合報退報運動抓到機會,穩定成長,逐漸擠進三大報排名。1992年,李登輝以國會全面改選,跨出改革第一步,1995年,李登輝訪問美國之前,宣布本土優先,以及「特殊國與國」的所謂兩國論,被中國時報認定為台獨,從此,中國時報和本土派劃清界線,雙方漸行漸遠。1996年,台灣直選總統,爆發台海危機。進入2000年,網路崛起,有線電視密布,報業經營更加陷入寒冬,加上台灣經濟衰弱,影響消費和投資,廣告業也進入緊縮。
基本上,2000年以來,報紙廣告被網路拉走一半,紙本的讀者也從10人中5人讀報,縮小為10人中2人讀報,每天的印刷量大約兩百萬份,如果平分給報紙,三大報可以分到150萬份,剩下50萬份由一些六合彩廣告小報瓜分。2003年,香港蘋果日報加入戰局,報紙情況更加黯淡。2016年報業協會統計;閱讀報紙的讀者,自由時報以五十萬份排第一,蘋果日報以四十萬份排第二,中時和聯合各約有20萬份。2005年,中時集團買下中視,2008年,老共在台的代理人旺旺集團,以204億台幣一口氣買下中時,中天,中視,加上自己發行的旺報,六頻道,兩份報紙,專門在台為中國宣傳,中國時報一夕間,從國民黨黨國喉舌,轉變為紅色資本家代理的共產黨黨國喉舌。
令人擔心的是,1995年起,台灣知識份子發起黨政軍退出媒體,希望還給台灣沒有政治干預,更公正,真實,乾淨的天空,這個運動一路下來,國民黨也遵守了規定,但是卻給了共產黨黨政軍介入台灣媒體的良機,偏紅色系列的親中媒體,被隱身幕後的第五縱隊利用,成為攻擊新政府的假新聞,反新聞製造中心。
現在,紅色資本正野心勃勃,針對民視而來,去年,陳剛信和郭倍宏爭奪董座一役,陳剛信敗下陣後,倉然離開民視,立即成立一家國際傳媒公司,資本額12億,這裡面就算是港資和境外資金,也和中資很難劃清界限。外傳陳剛信結合王文洋以及穎川建設的陳氏兄弟等大股東,穎川建設是青果大王陳查某的第二代,也是連戰親家。但是,穎川建設兩兄弟,老大旅居日本,過去一直是綠營支持者,王文洋政治立場較中間,陳剛信的理由是民視收視率很高,但是太偏台獨立場,使一些罹患紅色憂鬱症的大企業,因為害怕得罪中國,不敢進場登廣告。去年,民視雖然沒虧損,卻少賺五千萬以上。這個理由透露出,紅色資金以商圍政攻勢,正在進行,民視散戶股佔有49.7%,但是21席股東中,有三分之二偏向獨派,如果要爭取董事長,必須有過半數的實力,所以散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收購委託書是最簡單的方法,民視公司主場派,也擔心媒體被中資控制,因此一再提醒散戶股東,認清收購者面貌。小股東的決定,卻是民視能否為台灣獨立,國家正常化運動,持續發聲的關鍵所在。
民視深耕本土,從不畏懼主張台灣獨立,已經成為中國統戰的頭號戰犯,所以老共處心積慮要拿下民視,證明了民視不只是台灣喉舌,更是台灣人的腦袋,腦袋根植身體,連接在台灣土地上。一旦民視也被紅色資本吃下,成為老共對台灣人民施展入腦的基地,那麼,失去腦袋後,深耕台灣的土地也必失落,連接身體的翅膀,也必然無力自由飛翔。為了保護台灣,讓我們一起保護民視吧。


引用網址如下:
http://www.peoplenews.tw/news/54c13d78-a4e9-4aca-a412-cfdd7a03407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