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科學家團隊觀察到,加拿大育空地區最大其中一條冰河因急速融解,導致巨大水流從原本河道改至另一條河,短短四天之內,原本的河流幾乎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也是破天荒第一次,科學家記錄到氣候變遷使整條河流改道。
首次見證 「 河川襲奪 」
這只能在以往的地質紀錄中看到,幾十億年前,而非21世紀,如今卻在我們眼下發生--華盛頓大學地質學家舒加爾
「這條河流已不像我們幾年前看到那般,而是過去模樣褪了色的版本,」首席報告作者華盛頓大學塔科馬分校的地質學家舒加爾(Daniel Shugar)說,他指的是斯林姆斯河(Slims River),由於冰河的改變,這條河失去了絕大部分的水流。
幾百年來,最大寬度達150公尺的斯林姆斯河納入加拿大育空地區Kaskawulsh冰河融化的水流,往北注入育空河,最後再流入白令海。但2016年春季,冰河急速溶解,切出一條新的水道,結果由於排水梯度之故,水湧入了另一條河,最終使融解的冰水轉而注入阿拉斯加灣,距離原本的注入地點幾千哩之遙。
「這只能在以往的地質紀錄中看到,幾十億年前,而非21世紀,如今卻在我們眼下發生。」舒加爾驚呼。
地景變化劇烈 難以置信
這樁地質學上的重大事件,由一支科學家團隊記錄下來,他們觀察冰河消融已有多年,在2016年一次田野調查,竟發現了地景地貌的劇烈變化。
「我們前往該區,打算持續斯林姆斯河的測量工作,卻發現河床幾乎是乾涸的,」伊利諾大學地質學家貝斯特(James Best)說,「以往我們搭著小船駛過的三角洲頂部如今只剩下塵暴,就地景的變化來說,簡直是難以置信地劇烈。」
斯林姆斯河只剩涓涓細流,而往南奔流的阿爾塞克河(Alsek River)則恰恰相反。2015年間,兩條河流規模相當,如今後者比前者規模大上60-70倍。
舒加爾表示,「斯林姆斯河幾乎沒有流水,可以說,每天我們都可以見到水面下降,看到沙洲從河裡浮現。」研究數據也印證了改變的劇烈程度,斯林姆斯河水位在2016年5月26-29日四天內遽降。
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地質科學》( Nature Geosciences )期刊,團隊成員包括來自六所美國和加拿大大學的研究人員。
冰河逐漸消退,但在2016年夏季,攀越了門檻,在幾星期的時間內,水流突然抽乾,完全翻轉了下游的生態系--阿拉斯加北極生態學者Ken Tape
Kaskawulsh冰河在北緯60度,略低於北極圈,位在相對較溫和的氣候區,使它更易於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研究人員提出河道改變前的測量數據,顯示冰河經歷了溫暖的春季後,加快了融解的速度,引發了一場融冰激流。
阿拉斯加大學北極生態學者Ken Tape說,這項研究是過去一個半世紀暖化引發的反應,突然衝破了門檻一個絕佳例證。「冰河逐漸消退,但在2016年夏季,攀越了門檻,在幾星期的時間內,水流突然抽乾,完全翻轉了下游的生態系。」
生態系統環環相扣
斯林姆斯河水流被阻斷,結果也剝奪了育空區最大的湖泊克盧安湖(Kluane Lake)的水流,8月間湖泊的水位降到歷史最低位,連帶影響到依賴湖水維生的兩個小聚落。
「克盧安湖水位去年下降,也可能會持續降低,」舒加爾說,「如果水位低到比北邊的另一個出口還低,就會變成所謂的閉塞湖(closed basin),會改變化學成分、湖泊結構和生態。」
原本斯林姆斯河淌流之處,如今則可見大批克盧安國家公園的綿羊闖入吃新鮮嫩草,法律規定獵人在此可以合法獵殺羊群;而強風吹襲下,暴露的河床沉積物被颳起,原本清新的空氣被沙塵取代;湖水化學成分改變,魚群生態也出現變化。
研究人員推斷,這樣劇烈的變化幾乎確定可歸咎於人為活動造成的氣候變遷。因自然變異之故發生河川襲奪的機率僅0.5%,「因此有99.5%的機率,是因為工業時代造成的暖化效應。」
從水力的觀點來看,透過這項變遷而受益的無非是阿爾塞克河(Alsek River),這條河流是激流泛舟的熱門地點,也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
研究人員說,重要的是,必須強調這些改變的規模:Kaskawulsh冰河前端約三哩寬,以往融冰注入的斯林姆斯河流,沖積平原也有一哩寬,河流寬度則在0.2-0.4哩(320-640公尺),而克盧安湖則長45哩,最深處可達250呎(76公尺)。如今,這一切全在改變。
由於冰河區地處偏遠的荒野,人口稀少,因此對人類聚落影響不大,但仍可以感知到氣候變遷會帶來何種劇烈的變化。近年,玻利維亞安地斯山的冰河改變,可能引發危險的洪流,也對山腳下居民構成威脅。
類似事件未來將更頻繁
持續記錄吉利馬札羅山冰河消退的俄亥俄州立大學古生物氣象學家Lonnie Thompson預料,未來隨著全球冰河逐漸消融,河川襲奪會加速發生。
「我想我們將可見到喜馬拉雅山河流出現類似分歧,包括整個第三極地區(Third Pole region,喜瑪拉雅及周邊山脈)、祕魯的安地斯山,以及加拿大北部和阿拉斯加地區其他地點,通常這類事件會發生在地球偏遠窮困的地區,因此往往沒有受到廣大人口的關注,但卻會大大衝擊下游許多家庭的生計。」
參考來源:華盛頓郵報、衛報
【照片】請看網址如下:
http://www.msn.com/zh-tw/news/techandscience/%e5%9b%9b%e5%a4%a9%e5%85%a7%e4%b8%80%e6%a2%9d%e6%b2%b3%e6%b5%81%e6%86%91%e7%a9%ba%e6%b6%88%e5%a4%b1%ef%bc%81%e7%a7%91%e5%ad%b8%e5%ae%b6%e9%a6%96%e5%ba%a6%e8%a6%8b%e8%ad%89%e3%80%8c%e6%b2%b3%e5%b7%9d%e8%a5%b2%e5%a5%aa%e3%80%8d/ar-BBzZYIr?li=BBqiNIb&ocid=ASUDH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