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7日 星期五

鏗鏘集》「避秦」與「逃難」的人

2016-06-17 06:00
國民黨有學問有地位的人,提筆為文,回憶他們當年到台灣是「避秦」;不慣舞文弄墨,性格直白的凡夫俗子,想起當年便說是「逃難」;白目的第三者卻一語道破,不管是避秦或逃難,都是「難民」。
對當年逃難到台灣的人,當面叫難民,當然是粗暴無禮,但把「難民」一詞當「辱罵」的人,如非無知,就是存心製造政治爭紛。難民是指被迫離鄉背井的可憐人,並不是罵人的話。
以「失敗者第二代為榮」的馬朝高官,寫他們父執輩一九四九年逃難的悲慘,便描述剛到台灣下船,「難民」在建築自己克難的家。香港的調景嶺「難民」區,就是國民黨在香港反共的大本營。
美國外交文件,提到一九四八年及一九四九年間從中國大陸到台灣的人數,就是稱難民,他們因為避「匪禍」,不得不逃難他鄉。例如,國務院官員莫楨特報告,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以後的幾波「富有的難民及軍隊」,估計在五十萬到一百萬人。
中國政策「白皮書」也提及,在一九四九年幾個月間,台灣人口大增,估計有四十萬平民與逾三十萬的軍方「難民」,從大陸去台灣。
美國移民法對難民設有特別名額,以前有越南難民,現在有中東地區的難民。難民屬被迫流亡,大部份是受害者、失敗者、或要免於大禍臨頭者,這並不是什麼奇恥大辱。
國民黨政治操作,硬把難民論拿來批鬥,他們不想想自己或他們的父執輩,當年不是因為被「共匪」追殺,而逃難到台灣?逃難的人不就是難民嗎?相罵無好話,這個公民記者粗暴,但比國民黨黨棍罵人家美國「豬」、日本「狗」,那又文明太多了!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引用自由時報 :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00124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