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8
文/陳如慧
很多人對中藥抱持著「中藥溫和、安全、不傷身」、「中藥隨便吃,隨便好」、「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錯誤觀念,完全忽略了中藥是藥,若使用不當,有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毒害,甚至死亡。
示意圖。(資料照,記者蔡淑媛攝)
◎迷信民間偏方
很多人迷信偏方、祖傳秘方或廟箋,卻不知道必須針對個人體質「對症下藥」。尤其是有些藥物具有毒性,如大戟、巴豆、附子、烏藥等,只適合短時間治病,不適合長期服用。
而來路不明的中藥,若沒有經過國家檢驗合格證明,無法確定藥品的基源、內含物、劑量、炮製方法及配伍禁忌,有可能會引發腎病變,甚至中毒。
此外,有些來路不明的中藥有可能摻有西藥成分,造成重複的藥理作用,或因無法得知所摻西藥的種類和劑量,以致無法預估中藥與西藥的交互作用,增加副作用及毒性的發生。
◎濫用補藥、壯陽藥及成藥
補益藥具有多方面的功效,能提高免疫功能,調節內分泌系統,減緩臟腑的衰退等,發揮抗病及延年益壽的功效,但補藥並不是萬能之品,要對症用藥,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若服用不當,可造成不良的後果。
這是因為使用補益藥時,應考量「無虛濫補」、「虛不受補」、「閉門留寇」等禁忌,就是身體健康者或虛弱患者服用補益藥時,都應由專業醫師先辨明虛實、虛證的類型或判斷服用補益藥的時機,進而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藥品。
用壯陽藥及成藥,也應由醫師辨證用藥,按照正確的時間服藥,不可一次服用大劑量或盲目地長期使用,反而造成身體負擔或毒害。
◎濫用食材類的中藥材
一般來說,以食材類的中藥材來入菜或許不會產生太大的問題,但如果身體體質已有狀況,又吃到錯誤的中藥材,就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
所謂「藥食同源」,即使是食物也有偏性,如西瓜、火龍果、奇異果屬寒性;龍眼、荔枝屬熱性,如果是偏食或長期的使用同一種成分,對身體反而是有害無益,所謂「過與不及,皆有失之」,更何況是食品類的中藥材或藥品類的中藥。
食材類的中藥材,如薏苡仁、菊花、山藥、決明子、枸杞等,還有當歸、人參等不列入食品類,但可提供為食品調味的中藥材,使用時、或長期服用時,都要特別注意,若有疑問應詢問專業的醫師或藥師。
(作者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藥師)
引用網址如下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8755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