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 - 大地新聞報導 |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
2013-12-07 | |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目前國際承認的永久中立國僅有瑞士(1815)、奧地利(1955)和土庫曼斯坦(1995)。
瑞士武裝中立的歷史相當悠久,自1815年後從未捲入過國際戰爭,但是遲至2002年人民才經由公投同意加入聯合國成為正式會員國。其總統職位由7個人輪職,在國內騎著腳踏車四處走,不像其他國家總身邊都有大批隨扈。舉凡國家要訂約、參加國際組織、定憲法.....都要經過公投。複決公投五萬人(約投票人的1/60)就可提案,創制公投10萬人(約1/30)就可,公投無投票人數門檻即使一個人投票也成案、權力下放至最低行政單位如鄉公所。 瑞士中立的念頭起於1515年,當時許多瑞士人當各國傭兵,產生為生活為金錢,自己人殺自己人的狀況,1515年瑞士傭兵第一次戰敗,開始有不參加外國事務的想法。 瑞士有特殊地理位置,位於阿爾卑斯山脈上,據有多條越嶺道路,對於溝通阿爾卑斯山兩翼影響很大,如為法國所得,則法國對義大利、德意志、奧地利的威脅將大增,如為奧地利所得,則奧地利對義大利、德意志、法蘭西的威脅也會增大,大大影響歐洲的均勢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曾想用3個月攻下瑞士,瑞士則準備將防線放在阿爾卑斯山上,並稱從不妨礙德國運輸、往來無攻打必要;德國權衡情勢之下,取消攻打瑞士。因德國從世界各國搜刮來的黃金存放瑞士,瑞士亦配合德國洗錢、交易等作為,戰後被指責藉中立資助納粹德國,也被指戰爭期間對猶太人被屠殺袖手旁觀無異戰犯,也被質疑已無戰爭為何仍要保持中立,但人民仍堅持保持中立。戰後瑞士亦拿出12億五千萬美金資助戰爭受害者,長期以來堅守中立的做法,其中立地位仍受信任。 在國際情勢持續演變之下,除了UN、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現在還有歐盟EU,已經世界一家,國防不能不互相幫助,傳統中立反而有被邊緣化之虞。1993年瑞士通過修憲改為 Active Neutrality 擴大解釋中立。UN的活動若不牽涉武器、戰爭也可參加,如科索沃內戰,可派衛生兵、聯絡兵,只要不拿武器;武裝軍可飛越阿爾卑斯山,也實行積極外交政策、參與人道救援與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動。1945年瑞士有60萬部隊,現在則22萬義勇軍,2星期可集結20萬部隊,士兵可攜槍械回家中。 瑞士成為永久中立國是有其歷史成因。由於地緣政治環境(法國、奧地利、義大利的影響)因素,歷經資源與宗教(內戰)戰爭的洗滌,人民普遍對戰爭的厭惡,更重要的是人民的自我反省與覺醒,進而對自由、平等、博愛的渴望與追求。其應運而生是一個堅持中立的建國精神信仰。即使猶太人與美國的強力控訴壓力下(質疑瑞士在第二戰世界大戰期間暗助德國的中立角色),瑞士人仍然堅守中立外交立場(Only changes from the Neutrality to the so-called "Active Neutrality")。 對台灣而言,瑞士中立國的啟示應是“人民對自由、民主、人權、法治普世價值的堅持”。也就是台灣神道精神。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台灣社獨立論壇】瑞士中立國對世界的啟示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