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民進黨內揮之不去的「經統」迷思

作者 黃天麟   
2013-07-23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後,民間質疑聲浪不斷,就當馬政府卯足全力動員滅火之時,民進黨內的「經統」勢力(即經濟面力主與中國統合之一派)又圖扭轉黨的政策方向,以與中國之「以經促統」政策唱和。
日前(7月19日)某一民進黨前立委投書蘋果日報,表面上是批評馬政府之無感與無能,但亦巧妙地為政府之「服貿協議」貼金。他說,馬政府「連好事都能搞成壞事」(即意表「服貿協議是好事一樁」),又說「歷經兩年談判,終於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大陸讓利項目較多,得來不易的成就,政府本該得分,若說有錯失即是溝通不良」。(暗示國人這是馬政府之偉大成就,不應反對)
或有人說,那位立委的看法未必是民進黨的主流意見。但歷史的驗證卻非如此。回顧1996年後民進黨對中國的主流主張,如「大膽西進」、「固本西進」、「積極開放」,無不以積極的態度促進與中國之經濟統合,與「台灣主權獨立」的政治立場完全背道而馳。此種「政獨」(政治要求主權獨立)加「經統」(經濟上尋求統合)的路線矛盾,宛如一邊向左、一邊向右奔跑的雙頭馬車,最後必定車毀馬散,註定了這十餘年來本土主體運動由盛轉衰的厄運。
「經統」(經濟統合)有利於台灣嗎?十餘年的實踐已明白告訴了我們,越對中國開放,台灣經濟即越衰。8年對中國積極開放之結果是,彼長我消,導致綠色政權的喪失,馬政府的全面開放進一步帶來「22k悶經濟」的慘景,但偏偏在民進黨內就是有對ECFA持正面的一股主流勢力,在2010年間有效阻斷了黨內反ECFA的動員。民進黨的ECFA休兵(2010~2012),讓馬政府的中國政策獲得正朔,「ECFA利台」的論述隨之深植民心,種下2012年大選民進黨在「經濟恐嚇牌」下敗選的必然結果。
此次服貿協議,由於直接衝擊到台灣基本生活經濟的心臟地帶,威脅到中小個體服務產業的存活,也因此喚醒了民眾領略到「小經濟體」(台灣)不可與「大經濟體」(中國)統合的大道理,民進黨若能趁此機會好好闡釋ECFA、「服貿協議」等經濟殖民政策對全民之貽害(註:例如,僅財團獲利,但資金、人才卻被大經濟體中國所磁吸,台灣終極被邊陲化、殖民化等),及當今「悶經濟」與「經統」政策的連帶關係,則必能啟動新一波基層國民的自覺運動,有效化解2016年國民黨的經濟恐嚇戰術。
ECFA休兵的殷鑑不遠,民進黨還要重蹈覆轍嗎?
(作者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留言討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