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 - 自由論壇 | |
作者 Chialin | 贊郎 | |
2012-10-26 | |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第三場 經濟危機 mp3下載 (一)台灣經濟發展的危機與出路
主講人 / 王塗發教授 (自00:00:13起)
與談人 / 曹添旺教授(自00:31:38起) 曾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的台灣 2012第二季經濟成長 -0.18 在亞洲12主要國家、地區最後一名,唯一負成長。 2012前9個月累積出口與去年同期比減3.9% 是亞洲最後一名。 實質平均薪資倒退15年。 8月份痛苦指數7.82(通貨膨脹率3.42%+失業率4.4%),創石油危機以來新高,四小龍中最高。 ●台灣經濟發展回顧 1950~70經濟成長逐漸上升(跟中國無往來),1979石油危機仍有2位數成長,之後一路下滑。 1987/7 戒嚴取消,8月開放29項中國農工原料,11月開放探親,1988.90中國鼓勵台資,台灣中國經貿關係正式展開。 台灣經貿政策4階段,經濟誘因重要(成本低、市場大) 政策鬆綁影響更重要 1.蔣經國三不期(1988前) 2.李登輝摸索期&戒急用忍期(1988~2000) 3.陳水扁積極開放期(2000~2008)─平均每年投資金額為戒急用忍期的2.67倍 4.馬英九大幅(or全面)開放期─平均每年投資金額為積極開放期1.72倍,戒急用忍期的4.58倍 ●台灣經濟發展危機---長期:經濟中國化,是最大危機 ※經濟中國化→大量西進→產業空洞化→失業增加、貧富差距拉大 2000納蕭萬長與紅頂商人意見,大幅開放對中投資,積極開放→排擠國內投資,自2001~2003國內投資率連續3年負成長,造成產業空洞化。 依經濟學人周刊估算至今台灣投資中國達4,400億美元(12、3兆台幣=台灣一年GDP) 2008年台灣投資中國佔台灣對外投資比例 70.5% + 第三地轉進中國等等=約83.9% 2010/6簽署,2011/1生效的ECFA造成另一波西進潮 2010年核准赴中投資金額122.3億美元,上市櫃公司匯中資金1,750億美元,但僑外資來台投資減20.56%。 2011年核准赴中投資金額131億美元,而FDI(外人直接投資台灣) -19.6億美元,世界排名倒數第二。 表明ECFA既不能吸引外資,也無法吸引台商回流。 全面開放,使台灣對外投資,八成集中中國,對中出口依存度愈四成,若中國實施貿易制裁台灣7天亡國。 中國產業升級對台競爭大於互補,對台進口需求下降 + 歐債危機中國出口成長趨緩,經濟成長亦趨緩,台灣出口長期看衰(台灣出口佔GDP 7成以上)。 ※經濟命脈被中國掌握,危及國家安全-- 南韓經濟策略:投資國內、壯大自己、提昇價值、建立品牌、佈局全球 台灣經濟策略:投資中國、壯大他人、降低成本、從事代工、搶進中國 EFCA+18項協議----建構一中市場,經濟一體→經貿政策、貨幣統一 →經濟主權,台灣主體性喪失。 18項協議之金融合作、中資來台衝擊最大,危及金融穩定、社會安定、國家安全。 ●台灣經濟發展的出路 立足台灣、佈局全球、小心中國技術領先中國 ●台灣經濟無法再等4年,明年就得罷免國民黨立委,再罷免馬英九。 台灣經濟問題在笨蛋
(二)沒有經貿自主 就沒有國家主權---
自由市場經濟教條與威權遺緒如何共同形塑台灣經濟困境?
主講人 / 林向愷教授(自 00:42:22起)
與談人 /李登輝民主協會秘書長 彭百顯 (自01:02:33起) 南韓轉型策略:佔領國內市場、提升商品競爭利、進軍國際市場---成功 台灣轉型策略:自2000年開始,相信自由放任、開放是台灣唯一出路---失敗 自由放任、積極開放只是失敗原因之一,自由市場經濟教條 + 外來政權才是造成台灣經濟困境最重要原因。 南韓:1960初 卜正熙威權統治。 台灣:5~60年代 蔣介石軍事強人、獨裁統治。 南韓民主化後,維持主體性,很強的國家機制介入。為何台灣民主轉型後國家認同薄弱?差別在卜正熙是本土威權,蔣是外來流亡威權(迫害在地人才、迫害瓦解在地社會組織、少數統治的恐懼)。 蕭萬長沒資格講台灣經濟讓社會進入集體焦慮,他只注重企業與個別利益,忽略國家利益。 ●威權遺緒 馬英九政權是外來流亡政權復辟,外省人心態的少數統治階層: 國內投資不足時,不思考台灣問題是沒投資機會,不去了解非資金不夠(儲蓄遠超過內投資)。 他的藥方---大量引進中資 大量廠商投資中國,100萬人被迫到中國工作,導致人才供需失調。 他的藥方---引進中國人才(只敢講外資,外人) 台商回台投資,不思協助轉型,不思協助自動化,降低勞工成本。 他的藥方---引進外籍(中國)勞工 他心中最大的恐懼是少數統治多數的恐懼,濃厚高級外省人統治心態: 陸委會希望中國人參加台灣國家考試,台灣經濟陷入困境時,引進大量中國因素,使少數統治多數產生質變。 注意深層因素---馬英九外來流亡政權復辟。把台灣人民擁有的自由選擇、經濟選擇權在8年任期瓦解,聯中治台的心態。 中資來台---掌握公共工程、與地方政商利益結合、掌握基礎設施、掌握不去中國的技術優勢廠商決策權、經濟自由選擇權失去、選舉徒具形式。2016選舉只有形式,不分黨派都須取得北京認同,這是馬英九對台灣最大傷害。 台灣對外投資與他國對外投資的差異: 台---技術優勢喪失。7,8成投資後進國家,提供技術,加快中國發展,技術優勢逐漸喪失,喪失經濟成長動力。 歐美南韓--投資先進國家,取得創新能力。 ●自由市場經濟教條 主流經濟迷思---自由經濟、開放(導致經濟發展轉型不順)。 經濟學唸錯書(開放、自由貿易對大家都好),忽略其他經濟思維,把美國華盛頓共識當聖經(其實是美國利益)。馬才會說「抗拒開放的人心態可議」、「人民不懂經濟學」。自由開放、解除管制,政府責任全交給市場機制。 其實美國華盛頓共識前提是先佔領國內市場。台灣經濟策略:開放、開放、雙向開放,非台灣主體經濟思維。 降低對中國經貿依賴、降低對進口糧食依賴。 能源對口佔GDP的15% ,依賴度 99.6% ,卻拒絕發展再生能源,只想課能源稅。 馬--災難式自由資本主義,對台灣的困境幸災樂禍。災難式資本主義,趁災難對公共領域精心策劃略奪,引進中資,中國人才,一切中國元素,視災難為刺激市場的機會,他自己的機會,視為聯中治台最好時機。 ●結語 執政者選擇在社會經濟體系遭遇危機的時候,利用社會大眾處於混亂、恐懼、不知如何是好的脆弱時刻,推出掠奪式的經濟政策,引進外勞、外勞跟基本工資脫鉤掠奪,驟然改變原先具有政治社會基礎的經濟制度,財團的利益代表台灣利益,把原本政治上的不可能變成政治上不可避免的。 二戰後拉丁美洲軍事政變、蘇聯、東歐轉型時都發生過災難式自由資本主義,引起社會很大的衝擊,現在正在台灣發生。 (三)Q&A (自 01:14:56起)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
從當代問題探討台灣主體性的確立研討會-紀錄(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