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

台灣經驗是中國典範?


作者 白樂崎   
2012-07-16
哈佛榮譽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為宣傳他的新書《鄧小平》中文版,日前訪問台灣,期間傅高義稱,台灣的民主可以啟發中國,成為中國民主發展的典範。 儘管我熱切希望中國成為民主國家,卻不認為台灣經驗能成為典範。首先,台灣的民主轉型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因於一九八○年代獨特局勢。大多數本土台灣人在國民黨政府四十年戒嚴統治下被剝奪公民權,挺身主張他們要有一個具代表性政府的權利。因此,它是一個相當具有台灣特質的民主。
這種情況與美國的經驗類似:美國人以其民主,以及如何獲致民主為傲。在大西洋這一端,沒有人會說美國是「英國土地上第一個民主政體」。美國人不否認他們有英國,或愛爾蘭,或義大利,或非裔美洲人的傳承,但強調美國的民主是融合許多不同文化背景影響力的結果。
第二個理由在於,中國人需找到其獨特方式來獲致民主,而不能由一個宿敵加以填鴨式灌輸或「啟發」。試想如果美國在十九世紀初期派一位特使到倫敦,告訴英國人說,美國的總統制應該啟發大英帝國,他們應該廢除上議院與下議院並建立美國式的國會體制,這不會被以自己歷史為傲的英國人接受。
在這裡第三個重要因素在於相互承認:英國與美國如今是最要好的朋友,因為它們尊重對方的政府制度並承認彼此的主權。英國女王在華府白宮被奉為上賓,而美國總統在倫敦是受到歡迎的貴客。
到現在為止,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仍不容樂觀:中華人民共和國聲稱擁有台灣主權,儘管台灣在其長久的歷史中從未受到它統治;而台北正把自己捲入「互不否認」的捏造之物中,外界對這個東西了解不多,就連密切注意的觀察家也搞不懂。 如同我之前提出的觀點(參見三月十二日刊載於自由時報「讓台灣關係正常化」一文),最佳解決之道在於國際社會,包括中國,要不要將其與台灣的關係正常化,這有賴台灣本身以及美國與西歐國家領導人拿出有遠見的領導力。
不過這是有可能的:今年美國紀念一八一二年戰爭(二次獨立戰爭)兩百週年,當年英國回到美國焚燒白宮與美國國會。兩百年前沒有人想到會有相互承認這回事,但如今美國與英國是最好的朋友。在華府甚至有喜氣洋洋的「英國入侵週」慶祝活動。
同樣地,台灣與中國需要邁向互相承認。不過,既然中國大而台灣小,國際社會應更加支持台灣,並說服中國接納台灣為其友邦,正如英國最終妥協並接受了美國的存在。這將是一個可供中國依循的良好典範。
(作者白樂崎曾任美國副助理國務卿與美國駐外大使,在一九九○到九五年出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現為本報團顧問,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編譯陳成良譯)
Source: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