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燕霖
翻開《台灣獨曆》,七月卅日是林冠華紀念日,林冠華的死和主張課綱微調的王曉波有直接關係,故而《台灣獨曆》以「反中殖教育的少年先行者」如此定義林冠華。不知是不是冥冥中自有定數,主張高中歷史課綱應「撥亂反正」的王曉波也於七月卅日凌晨過世,遺願是要將骨灰撒在台灣海峽。
林冠華生前曾表示,「只要還有一口氣,都要對得起自己。」因為王曉波要「撥亂反正」,強推中國史觀,讓林冠華醉心於反課綱微調運動,年紀雖輕,但有感於中國殖民教育在台灣強推是不合理現象,起身對抗課綱檢核小組召集人王曉波。林冠華和王曉波兩人意識形態的對弈,正如同民進黨的黨旗一樣,台灣歷史教育走在十字架的道路上:少年台灣林冠華選擇以身殉道,對抗中國史觀;王曉波老驥伏櫪,雖遭受台大哲學系事件打壓,硬推中國史觀。兩股意識劇烈衝擊,忌日同為七月卅日,我們又當如何看待呢?
王曉波更反對前總統李登輝的教科書改革,認為李前總統主導「皇民化」教科書,然也因李前總統一九九七年推動國中使用「認識台灣」教科書,讓台灣學子有機會展讀台灣史觀下的歷史教科書,包含林冠華在內的台灣人,開始孕育新台灣人觀念,有機會思考底下的這片土地,深度探索台灣,以「新潮」的眼光凝視「夏潮」的觀點,以「認識台灣」的角度盱衡中南海的「海峽評論」,這所激盪起的浪花,交織在日本時代、白色恐怖和戰後解嚴的三重歷史漩渦中,蕩氣迴腸甚也!
今李前總統也於七月卅日逝世,明年的《台灣獨曆》如何看待這一天呢?
(作者為台文筆會會員,教師)
引用網址如下: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3899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