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9日 星期日

台獨啟蒙者──廖文毅

新聞報導 -
作者 Aries | 贊修   
2019-05-14
註:54年前的5月14日(1965年),廖文毅離台18年後返台,被國民黨當成歸降樣板大似宣傳。之後,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不值一提。

然而,台灣早期研究廖文毅的張炎憲教授指出,「
豈能成敗論英雄,不容青史盡成灰」,探討1950年代台灣人的主張和追求,廖文毅家族引發的啟蒙與後續效應值得深思。
時值廖文毅歸台54週年,昔日「反共者」成為「投降派」,興起濃厚的「被祖國統一」氣氛,更應複習廖文毅家族對台灣的貢獻。


1956年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立,前排左為大統領廖文毅。(李筱峰提供)
先人曾經叱吒風雲,後輩卻對那段過往一無所知,不是時代的悲哀嗎?

後代的尋親之旅

2011年《自由時報》曾報導,廖文毅的美國籍孫女廖美文偶然在一份228事件相關史料看到「廖文毅」的名字,追查才發現阿公是台灣獨立運動重要的角色,非只是印象中家財萬貫的阿公把阿媽拋棄,阿媽獨自辛苦把孩子撫養長大的片段認知,而進一步來台灣進行史料蒐集與研究。

西螺基督家族
西螺廖家,從廖文毅的父親廖承丕開始發跡,他善長理財並買賣土地,遂成為台南州的大地主,任西螺庄長、區長(後改制為區)等職務十餘年。他的母親程笑與阿公程立是西螺早期的基督徒。廖承丕與同為基督徒的陳明鏡結婚,她畢業於台南長老教女學,接受現代知識、吸收西方文明、重視教育,兩代之間出了六位博士,是西螺望族。

廖文毅(溫義,1910年生)誕生於基督徒家庭,是家中的第三位男孩,求學歷程有台灣淡水中學、日本同志社中學、中國金陵大學理工科、美國密西根大學碩士及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工程博士,具有日本、中國、美國經驗,過程與二哥廖文奎(溫魁,1905年生,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雷同,兩人常探索知識、交換思想,影響後來台灣意識的形成。

懷抱理想參選卻遭排擠
戰後初期,廖文毅和多數台灣人一樣,殷切把這股熱情投入參政。他參加過兩次中央級民意代表的選舉,一次是1946年8月國民參政員選舉,他提出「聯省自治」的主張,經由省參議員投票中有一票的「廖」字墨水未乾弄髒,被視為無效票,與其他同票者經抽籤決定,落選。另一次是同年10月的制憲國大代表選舉,亦由省參議員投票,廖文毅再度落選。

廖文毅的聯省自治論,強調中國各省高度自治,組成民主共和的聯邦體制,被國民黨視為「造反的行為」,對他有疑慮而排擠。

期望到絕望的轉折
延續殖民體制的國民政府,讓台灣人滿是憧憬的盼望迅速轉變成失望。1945年10月25日,廖文奎與廖文毅兄弟創刊《前鋒》雜誌,哥哥擔任顧問,弟弟擔任主編,雜誌評論與批判各類時事。

廖文奎對台灣前途走向提出三種可能,其中一條路是獨立建國。他在1947年2月21日撰文指出中國官員統治台灣是帝國主義的行為,將激發台灣民族主義,清楚暗示台灣人自我意識的形塑。廖文奎的政治見解影響廖文毅,如果說哥哥是台獨運動的理論家,弟弟就是理論的傳播者。

228事件爆發前幾日,兄弟與家族成員到上海,3月1日才從《大公報》得知台灣發生228事件,隨即聯合台灣同鄉團體,呼籲正視台灣問題、撤換陳儀、自治等言論。荒謬的是,4月18日陳儀發布的「228事件首謀叛亂犯在逃主犯名冊」,竟將事發之時不在台灣的廖氏兄弟列入,羅織「幕後策動,指示野心家實行事變策略」的罪名,視他們為叛亂通緝犯。對國府絕望的兩人,先後赴香港,提出台灣獨立的主張。 
1965年廖文毅返台,平面媒體的頭版報導。(李筱峰提供)

台獨組織的蓬勃
1948年9月,廖文毅與姪子廖史豪在香港印製給聯合國的請願書,表達台灣獨立願望的英文備忘錄,寄給聯合國會員國,是228事件後台灣人首次向世界宣示獨立主張的開始。1949年12月,廖文毅轉往日本發展。隔年成立「台灣民主獨立黨」。

世界聯邦舉行的亞細亞會議,1952年與1954年的11月,分別在廣島與東京召開,廖文毅皆率團參加,提出「讓台灣人民投票決定前途」的訴求。1955年4月在印尼萬隆進行的亞非會議,廖文毅透過印尼首相,表達蔣政權非法佔領台灣實行獨裁統治,只有台灣獨立,亞洲才有和平的論點。

1956年2月28日,228事件九週年之際,「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立,選出廖文毅任大統領、吳振南為副大統領,繼續向國際社會宣傳台獨主張。1957年8月,廖文毅以大統領身分受邀參加馬來亞聯邦獨立慶典,與各國元首並列,此熱門新聞促使更多台灣人加入臨時政府。海外台獨運動消息,被有心人傳回台灣,刺激島內台獨意識的萌芽,而後衍生1958年海軍台獨案、1961年蘇東啟台獨案、1970年泰源監獄台獨起義事件等。

大統領的歸台
然而1960年之後,組織內部問題浮現,國民黨趁機分化。此外國民黨逮捕廖家族親與台獨同志,判重刑威迫。允諾廖文毅回台的條件是:一、無條件釋放所有與台獨有關的政治犯;二、歸還被沒收的財產;三、政府給予相當的地位,如省府重要職務。

加上時任日本首相的岸信介、美國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的傅爾布萊特,都勸廖文毅回台,等待情勢有變適時發揮作用,做台灣共和國的催生者。廖文毅幾經考量終於在1965年5月14日返台,受到國民黨刻意塑造的樣板式歡迎。只不過,承諾之事只歸還財產和安排不重要的曾文水庫副主委職位,其餘並未履行。廖文毅形同長期遭特務監控與軟禁而終。

廖文毅的歸台使台獨運動受挫,但年輕留學生反而接棒傳播台獨思想,他曾發揮的播種與前鋒作用,走過必留痕跡。
(本文原發表於《民報文化雜誌》第9期)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