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新聞快報 | |
作者 自由時報 | |
2018-11-13 | |
首屆成交1.8兆? 路透踢爆許多不具法律約束力或只是合作備忘錄〔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中國首屆進口博覽會上週六落幕,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孫成海誇稱一年內採購意向成交五百七十八.三億美元(約一.八兆台幣);但路透報導踢爆,這博覽會只是場精心編排的戲,中國官方還僱用外國人當臨時演員、簽合約,製造「國際合作」假象,許多簽約儀式根本是「作秀」、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協定,包括中國國有大型能源集團中海油(中國海洋石油,CNOOC)簽訂的廿項交易。美中貿易戰延燒,中國上週在上海舉辦首屆進口博覽會,宣示將增加更多進口、降低對外貿易順差,但路透實際走訪發現,這場博覽會緊湊安排的簽約儀式多半是「作秀」,缺乏實質內容;例如,中國一汽大眾簽下明年將進口德國大車廠福斯汽車(Volkswagen)近九十億美元汽車和零組件的合約,其實只是「合作備忘錄」。 每年進口汽車組件 拿來充數消息人士透露,一汽大眾是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和德國福斯集團的合資企業,不論有無進博會,每年都會向福斯進口汽車和零組件,以維持日常組裝生產和銷售業務;進博會的許多交易都如同這類交易,公布的簽單都是本來就不需公開的商業協議或先前已達成的協議。一位外國參與者向路透坦言,他和所代表簽約的公司無關,「在簽約儀式上看到的一切都是演戲或鬧劇;我基本上是一名演員,在進博會期間被聘用,以給人國際合作的印象。」 德國藥廠默克集團(Merck)執行長貝克曼(Kai Beckmann)表示,交易簽單並非一切,「在過去,這些展覽和交易會被用來簽署協議,但現在你可透過電子商務進行,根本不需要交易會。」 智庫經濟學人資訊社(EIU)亞洲區主任林康德(Duncan Innes-Ker)說,對這場博覽會沒有很高期望,「外界真正希望見到的是中國經營環境公平性的普遍改善,不是在這一年或其他時間會進口更多的特殊承諾。」 進博會雖在官媒大肆宣傳下風光落幕,但處處可見中國政府主導市場的嚴厲管控措施,中國國企被施壓得交出簽約的成績單。彭博新聞研究,中國在能源、造船、煉鋼、汽車等行業的採購由國企主導,許多的行業特定障礙仍必須透過談判才能獲得進入,還有一些行業仍完全對外封閉,不屬於一般由市場主導的經濟。 Source: 自由時報
引用台灣228網站:
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2036&Itemid=76 |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中國進博會作秀 僱外國人演簽約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