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昌遑
常在賣場中聽到這樣的對話,「你不要再亂跑,你看,那個店員姊姊在生氣了!」「吼,你再不乖,警察就會來抓你了!」「再鬧,別人都在看你、笑你。」「小聲一點,隔壁那個叔叔在看你了,等一下你被罵,我不管你囉!」我們可以看到,教導小孩的人是「店員姊姊」、「警察」、「別人」、「隔壁叔叔」,依照這樣的邏輯,父母並沒有覺得小孩有錯,是這些教導小孩的人認為有錯,所以,警察被討厭、店員提醒被討厭、隔壁叔叔被討厭,以後,一天到晚要求常規的老師更被討厭,「我爸媽又沒說是我的錯,你們在管什麼?」
有一次,我帶兒子到醫院就診,候診室有兩家人相約一起來看醫生,兩個爸爸靠著牆滑手機,兩位媽媽正「小聲」地討論她們香港遊規劃的行程,兩個孩子從背包中倒出許多玩具汽車,然後,汽車在地上前進,人則在候診室椅子上前進,追跑跳!許多人看著他們,敢怒而不知道能不能言。我等的機會來了,一台玩具汽車滑行到我的腳邊,我拿起它,遞給孩子時:「弟弟,你知道你們聲音很大嗎?已經吵到其他人了喔!這裡不是遊樂場,所以請你們小聲一點好嗎?」音量控制得不大不小,該聽到的人都聽得到,音調則是不卑不亢,雖不兇但也是指責。
兩位媽媽立即停止規劃,兩位爸爸手指也離開了手機螢幕,「過來,來這邊坐好,你看,被罵了齁!有沒有跟你說過要小聲一點?」幾分鐘,孩子開始坐不住了,「爸比,我想下去玩車子!」「不行!你坐著!」「人家想下去玩啦!」預期中,小孩子應該會準備哭鬧,爸爸應該準備生氣,結果,那位爸爸說:「不行下去,你下去的話,那個阿伯會生氣!」令我驚訝的是他居然是因為我而不讓小孩下來吵鬧,難道他自己一點都不覺得小孩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在連串的驚嘆號中,我跟兒子被叫進去診間。當我們從診間出來時,兩個小孩繼續剛才未竟之遊戲,追啊!跑啊!跳啊!一看到我,聲音變小、動作變小,開始往椅子移動。
如果,一個素未謀面的阿伯都能讓孩子安靜、學會尊重,那麼,每天相處在一起的父母怎麼能說做不到?如果,孩子都需要父母以外的人來「他律」,那如何期待他未來能「自律」?如果,父母現在都不利用機會教導他,以後,孩子長大了,還能夠說他做錯嗎?
真的,別把教養孩子的責任外放給「他人」,畢竟,對我這個會生氣的阿伯而言,他只是個過客,能說則說,不能說則退,幾十分鐘而已嘛!可是,對父母而言,孩子的行為將會跟著他一輩子,也會影響家庭一輩子,可不慎乎?
引用自由時報 :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23117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