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 |
作者 洪博學 | |
2018-09-03 | |
台灣人希望擁有一個正常國家,企圖透過正名,獨立建國公投方式,但是,台灣人必須重新認識:「台灣建國,其實也是復國」,這是民族自決運動,也是南島民族自覺行動。(「2018南島民族論壇」,資料圖/總統府)
第二:台灣人長期以來,被「我是中國人」錯亂認同所迷惑,日治時代以前,中國又稱唐山國,俗稱為「漢人的國家」,根據遺傳學者林媽利的研究:目前台灣島上,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具有一半,或四分之一,或八分之一,血統的漢人基因,這四分之一人口,就是1949年以後移民來台的200萬人,「其中第一代大多數老去」,下一代有些與台灣人通婚,另外,大部分的台灣人,或山區原民,85%基因相同,其實都是南島人後代,認知自己身上的血,和中國不同,才是建國行動的開始。 數千年前,南島人已經在島上建立過自己的國家,名稱是北港國或海國「PACCAN」,現代學者也證實:台灣是南島人原鄉,這個國家由很多社組成,社中長老為首,採取多社群分治的鬆散邦聯,喜愛和平,與歐洲民族國家體制不同,所以,缺乏中央集權的領導,因此,荷蘭人來台,很快就把這些南島社群降伏,荷蘭人的行動引起中部社群警覺,為了抗拒外邦侵入,中部的幾個社群,包括巴布薩、八則海、洪雅、道卡斯,才明白分散社群,很容易被外人各個擊破,唯有團結才有力量,因此才聯合起來對抗外邦,並且推派領導人,於是,一個最初規模的國家形式,才在台灣出現,稱為「大肚王國」,這是台灣最早的國家樣態。 荷蘭人治台38年,中部地區平埔人一直不願降伏,清帝國來台後,大肚王國才逐漸解散,隱入山區,從荷蘭治台到鄭氏王朝共59年,接下來清帝國212年統治,拒絕被漢化的平埔人,移居到山區,接受漢化者留在平地,只要冠上漢族名字,就可以獲得統治者薄役,輕稅優待。 2000年,林媽利教授陸續提出台灣人基因報告,想必連她自己對檢驗結果,也感到困惑,因為,長期以來,「兩個中國」的歷史教科書,都如此告訴我們:「70%的台灣人祖先,就是早期從中國的福廣地區移民而來」,所以先民來台開墾很辛苦,甚至加碼說:「台灣人不可以忘祖背宗」,用「同文同種」欺騙天下,真的是這樣嗎?真的祖宗在哪裡?因為科學的基因報告,完全與歷史相反:目前台灣平地人基因,和山區原住民是一樣的,但是,台灣人基因和中國漢人不同,反而比較接近越南以及百越民族,換句話說:真正具有漢人基因者,是1949年移民來台者,如果以人口分配來說:台灣島上人,並非來自中國,而是只有很少數人來自中國,更進一步說:台灣人真實身分,是歷經300年,被改造完成的「假漢人」,和目前中國政府在新疆和西藏,進行的漢化改造是一樣的,因為要消滅一個民族,必先消滅他的文化和語言,然後在他的腦袋,植入錯誤的訊息,稱為洗腦,這一套技術早在300年前,就已經用在台灣人頭上,還很成功,台灣人失去自己語言和祖靈信仰,把漢人四處建廟的鬼神泛靈崇拜文化,當作自己的文化,真是悲哀。 追蹤台灣平埔人被改造成漢人的過程,你必須學習偵探,不能盡信書,還必須充分懷疑,一步一步,從400年來人口變動,開始追查。 來看一段歷史教科書所寫的內容:「鄭經統治台灣時期,台灣漢人有15到20萬人,1683年,鄭克塽投降時,大批鄭氏集團軍眷被遣送回中國,漢人只剩下5到7萬人」(見駱芬美所寫:《被扭曲的台灣史》),這段歷史寫法,刻意製造台灣人多數來自中國,但,真實情況並非如此,真相是鄭王朝投降後,在台漢人只剩下幾千人。 先看一下台灣最後一任荷蘭總督揆一,投降鄭成功的報告:報告說:「1661年,鄭成功率領一百多艘戰船,25,000名軍士攻擊大員」,鄭成功佔領台南後,帶到台灣的軍人和家眷共37,000人,後來水土不服或戰死6,000人」,21年後,1683年,清帝國占領台灣,立即實施「渡台禁令」和「遣籍還鄉」,甚至死於台灣的先人墳墓也一併帶走,在施琅的上疏皇帝報告內說:「有十萬人遣送回籍,裡面屬於鄭氏集團軍眷共42,000萬人」,從三萬人增加到四萬人,歷經20年,這項人口報告,比較真實,另外六萬人與鄭氏集團無關,應該是荷治時代,來台貿易商,墾民,或逃避戰亂偷渡者,我們也找到佐證:根據1732年,林春勝所編寫的《華夷變態》書中寫道:「以前台灣,漢人甚為繁盛,漢人民,兵,約數萬人,隸清以後,漢人分批返回漳,泉,廈門,至今漢人只剩數千人」,林春勝是日本江戶時代的儒學老師,長居長崎,長崎是台日貿易船往來的港口,這本書的資料是所謂「風說」,從貿易船船員口中聽來的,可見,清帝國來台灣後,為了防止台灣成為叛軍之地,禁止唐山人到台灣,這裡所說的數千人,應該是逃避被送回唐山的漢人,數千人與教科書所說5到7萬人,相差10倍,接著,繼續追查荷蘭人在台灣的漢人人口,荷蘭人據台之前,曾經在中國沿海捕獵漢人,送往菲律賓馬尼拉工作,根據第一位總督宋克寫給東印度公司的報告,1624年,在台漢人約有2,000人,從第一任到第三任總督,荷蘭人在台灣,並不是為了殖民,而是為了「中間貿易」,因為中國禁止荷蘭船靠港,只好以台灣為據點,進行中日台三邊貿易,所以無需大量移民,但是,第四任總督朴特曼發現:種植稻米和甘蔗,收入更大,才增加殖民項目,有一位菲律賓漢人蘇閔開,帶領漢人到台灣,種植水稻甘蔗,所以台南有很多蘇姓人家,1640年,第六任荷蘭總督楚尼斯,開始對漢人徵收人頭稅,當時紀錄漢人有3,568人,10幾年來,才增加一千多人。(詳見司馬嘯清所寫:《台灣荷蘭總督》) 1645年,滿人攻破北京,驅逐李自成,建立大清帝國,明朝王室逃到南方,建立南明政權,1648年,清軍南下,攻破福建同安,數千人逃到台灣,所以,1651年,根據荷蘭第十任總督傅爾堡,寫給東印度公司報告說:「平埔人315社歸順,共68,675人,漢人15,000人,納稅者11,000人」,意思是4,000個漢人逃稅,可見,當時漢人人頭稅很重,而且增加的漢人,應該是逃難而來,剛來的難民生活困頓,加上人頭稅,這也是引發1652年,郭懷一糾眾叛亂原因,荷蘭人鎮壓郭懷一叛亂,還借用平埔人之力,屠殺漢人4,000人。 1655年,清國延續明朝防止海盜的「海禁政策」,用以防止南方叛軍鄭成功,也防止難民逃到台灣,1658年,鄭成功反攻南京失敗後,只好逃到廈門,開始謀取台灣,到1661年終於成功,1662年,荷蘭人離開台灣,交給鄭成功的人口清冊:平埔人20萬人,漢人只有3,200人,估計有數千人躲入平埔社中,這樣的人口數字,和《華夷變態》書中所述,比較接近事實。 清國的「渡台禁令」從頒布到1875年解禁,長達192年,禁止唐山人來台灣,即便是來台的官員也不可攜眷,所以才有這句話:「有唐山公,沒唐山媽」,1875年解禁後,獲准來台墾殖的唐山人,也是單身居多,來台定居後,才和當地平埔人通婚,漢人和平埔通婚,母系社會逐漸轉變成父系社會,在政策壓力下,平埔人棄舊俗,學漢俗,接續唐山的堂號祖譜,應該是事實,但是絕非史書所說:「有很多漢人來台灣開墾」,這種說法,唯一目的,就是要營造台灣的先民,就是來自中國移民,但是我們要問:「那些原來的平埔人去了哪裡」? 1684年,清國在台灣置縣,開辦儒學「漢語教學」,當時《台灣府志》稱:台灣人口有30,289人,這個數字也很瞎,但是,到了1735年,清朝官員擔任台灣道台的尹士俍,寫給北京的上疏說:「台灣人口30萬人」,這就比較接近事實,因為,從荷蘭治台,到鄭氏集團統治,然後是清國統治,以「土牛地界」分隔埔番,把平埔人漢化成漢人,使用漢俗,說福佬或廣東話,平埔人有軟弱,有剛強,懦弱者被漢化,頸子很硬,始終抗拒外邦人統治者,只好離開平地,移往山區,也種下仇外情節,這些躲在山區的平埔原住民人口數目「被稱為生番」,還真的很難算,這些原住民到了日治時代,不斷抗爭,經過日軍強力鎮壓,才免強接受治理,因此,日本治台時代,開始清查人口,應該比較可信。 1895年,日本人已經實施歸化政策,拒絕日本統治者共6,456人,後來有500人不適應,又轉回台灣,1905年,日本人對台澎人口,第一次普查一共3,039,751人,依照清國所交下的分類:平埔人說福佬話,是福佬人,平埔人說廣東話,是客家人,堅持自己是平埔族稱熟番,高山區原民是生番,四種分類看起來,漢人多於原民,其實全部是平埔人,更直接說:「其實我們都是番人後代」,日本治台50年,嚴禁中國人移民台灣,到最後,日本戰敗,國府來台灣接管,台灣人口六百萬,加上逃難漢人,人口直奔800萬人,但是,原民仍然占四分之三,可惜,身上流著平埔南島人血液的台灣人,卻被洗腦為中國人,大悲啊。 台灣的南島平埔祖先,在外邦人刀口壓力下,為了生存,棄祖靈,背叛公厝,或情有可原,當你認知這400年來可悲的歷史真相,你還敢說自己是中國人嗎? 從小,我們都是經歷「我是堂堂中國人」,教育洗腦長大的,因為中國很近,南島很遙遠,可是,一但你知道統治者的伎倆,勇敢拋開陳腐的洗腦標記,迎向真理的時候,你就會知道:獨立建國會遭到這麼多阻礙,因為,300年前,南島祖先的國,被「兩個中國」滅掉了,在中國人眼裡,台灣「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勢必被大中國打壓,所以,台灣建國,其實是一場復國運動。 Source: 民報/專欄
引用台灣228網站:
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1552&Itemid=71 |
2018年9月3日 星期一
【重新開國】重新認識台灣復國運動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