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 |
作者 雲程 | |
2018-08-30 | |
從二戰後政治重建脈絡談起誰說是在八月?蔡總統早在六月間就已進入美國聯邦機構—AIT內湖新館—不僅有國務院徽章為憑,當時還有聯邦官員接待。九月新館正式啟用後,台美關係絕對會展開歷史新頁。但新頁的意義,要擺在太平洋戰後七十年的重建架構下,才能一窺端倪。 國際法上,戰爭結束後,戰勝方會進入戰敗方的領土建立佔領當局—負責維持佔領地秩序與生計,規劃賠償並等待和約的政治決定。佔領統治的主要任務就是「經濟復興」與「政治重建」。在全球範圍內,經濟復興以各種「援助計畫」展現;政治重建就是建立友善的當地合法政府。 一九四六年一月二十九日盟軍總部發出第677號指令(SCAPIN 677),分割日本帝國為日本內地、沖繩、台灣、朝鮮與國際聯盟的委任統治地等區域。七十多年後,各有不同歸屬—日本以實施全新憲法,在一九四七年轉化為民主國家;朝鮮則分南北,在一九四八年先後各自建國,並在同日加入聯合國;沖繩在美國佔領與託管施政權後,於一九七二年返還日本;國聯委任統治地,則先轉為聯合國下的美國託管地,美國於一九八○年代起先後以簽署「自由聯合協定」的模式(https://zh.wikipedia.org/wiki/自由联合协定),允許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帛琉獨立建國,唯獨北馬里亞那群島決定不獨立,仍為美國的自治領;只有台灣,在中國阻撓下妾身未明。 台灣依靠美援、中美基金,美援會、農復會、經濟合作署,一直到經建會,加上懷特公司、富瑞公司等機構襄助,經濟復興成就非凡;在安全方面,則依賴美軍台灣防衛司令部、美軍顧問團,情報合作與不中斷的軍售而屹立不搖。 但台灣政治重建,則困難重重。美國在一九七○年代與中國斡旋建交時,企圖解決台灣問題也順便將中國拉進國際秩序—這是季辛吉的大算盤。遺憾的是,中國破壞國際秩序日益失控,無從善誘。傳季辛吉不久前委婉承認當年看走眼—這絕對是半世紀來戰略典範的轉變。 從長官公署→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台灣→台灣,無論名稱如何變化,在戰後政治重建脈絡中,無非是台灣關係法中的「台灣治理當局」而已。 台美會以「自由聯合協定」模式建交?或美國支持台灣訂出全新的「治理基本法」因應時局?若回到戰後政治重建的角度看,或許都有可能吧? (作者著有《放眼國際:領土地位變遷與台灣》,http://hoonting.blogspot.tw/)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引用台灣228網站:
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1518&Itemid=71 |
2018年8月30日 星期四
台美建交?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